第十一章 人有千算天一算 何必争(五)(2/2)
‘你们说的也对,防患于未然,以后的局势谁也说不清楚,我们多一个防范的办法不是什么坏事,那,就试试吧。’梁乃春听我这么说了,甚至有些雀跃,当什么喜事似得高兴,赶紧就去备桌子,用具。高手就是高手,那刘神威研制出的他所称为‘易容膏’的东西,抹在脸上,再经他捏鼓捏鼓,我就变成了梁乃春,梁乃春也变成了我,再加上我和他的身材相仿,所以让很相熟的人仔细看,都看不出破绽。叫进来几个太监,都没有看出不同,一个劲地冲着梁乃春叫殿下,梁乃春也不敢说话,做做手势就让他们下去了,这时我也意识到了,因为是太监,梁乃春的嗓音异乎寻常的细,与我的正常男声区别很大。我刚望向刘神威,想问问他怎么办,就吓了一大跳,见他举着一根极粗的长针正冲着我过来,我咬牙直接就闭上了眼睛,就觉得脖颈处像被蚊子叮了一下,等我睁开眼,见那刘神威又去扎了梁乃春一下,我张嘴想说一下自己的感觉,发出的声音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竟然是粗粗低低的陌生的声音,我只好无助地望着刘神威,梁乃春也急着发声,竟然带出了嗡嗡的回音,看到我们俩的反应,那刘神威不以为然地解释:
‘这只是权宜之计,如有人问,两位只需解释说是嗓子发炎了所致而已。’随后,刘神威就让我们两人学习这易容膏的使用技巧,梁乃春怎么学也不像,我却像有着天赋一样,上手就能做的很像回事,再做就能让旁人看不出破绽。送走了刘神威,梁乃春就说,
‘那我这妆容就先别去了,咱俩先适应适应角色吧,请殿下一定要见谅。’我还笑着说,
‘哈哈,你还跟我客气上了,就依你。’偏那小子还上劲了:
‘你还得答应我一件事。’我顺口就来,
‘你说。’
‘我小时候因为家里穷,父亲为了那点可怜的银子就把我卖进了宫里,我对他们一点念想也没有了,就当是还了上辈子欠他们的债的吧,只是,我们家邻居有一个小姑娘,我们俩感情很好,我甚至答应,长大以后就娶她,谁知家里来了这么一出,直接就让我做了负义之人。有时夜半想起,还会暗自神伤。本以为今生再也没有机会还此情债,却有了今日之缘,我想了几日,觉得我死后······’我毫不客气地打断他,
‘不要瞎说!’他用手势制止我,接着说:
‘我死后,你应该也不会再在皇宫太久,外面有你更广阔的天地,那时,你是否能代我去找到她,给她幸福?’听到这个提议,我甚至都忘了训斥他胡说,
‘我······’
‘你先别急着拒绝,楚云长得很漂亮,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见到过比她还要善良、还要漂亮的女孩,就是在这深宫,美女如云的地方。’
‘你怎么就会死,我是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你先答应我!’梁乃春一脸的坚决,不容人拒绝的样子,我只好先顺着他说,心说,这怎么可能,他一个小太监,谁会杀他?
随后,我们俩一起走出内室,遇到的所有侍从都恭恭敬敬地给他鞠躬,我感到有趣得紧,梁乃春故意斜眼看我,一股藏不住的得意。不想没过多久,马上就要用午膳了,绮云殿的王珍珠忽然出现,面无表情地传话,武后请我到绮云殿用午膳,她是冲着梁乃春说的。我甚至习惯性地想回话,不想常乃春抢先回了话,然后回身抓住了我的手,暗暗使劲捏了一下说:
‘记住答应我的事,我去了。’然后头也不回地跟着王珍珠走了。这种状况很奇怪,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也不知怎样拦住常乃春,一时愣了,就那么呆呆地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阳光正盛的殿角小路上。他没有回来,吃完午膳,没有回来,午睡时间,没有回来,读书时间没有回来。我只能等。傍晚时,绮云殿传出消息,太子李弘因风虚积重,突然病逝。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忽然明白,梁乃春早几天就应该已经知道,天后决定置我于死地,而且他已下了替我去死的决心,所以才紧着安排身后事。泪水顺着我的眼睛不停地流下来,何去何从,我下不了决心。刘神威来了,他说梁乃春的就要咽气的最后几分钟他陪在身边,他说梁乃春让我一定不要有愧疚感,一定要替他圆了梦。我当时就很冲动,想立刻离宫去梁乃春的家乡,刘神威拦住了我,他说:
‘以你现在的容貌在宫里是安全的,武后除了你,下一步就会立你的弟弟李显为太子,他又会危险了,我建议你暂时不要离开皇宫,想法留在武后的身边,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你是最方便给李显通风报信,如能为你李家保住大唐的江山,自会好的。’听了刘神威的话,我醍醐灌顶,是了,现在还不能走,我还有责任在身,如能保住江山更好,保不住起码能保我兄弟一条性命。
于是我就留了下来,并通过武后身边的云儿,想方设法调到武后的身边服侍她,因为私下里和刘神威学习,我的易容术越来越炉火纯青,所以并不担心被人识破。当年五月,高宗以皇太子‘慈惠爱亲,死不忘君’诏令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的礼仪厚葬于洛阳郊区的唐龚陵,百官服丧三十六日。高宗还亲自书写《睿德记》缅怀李弘,碑石树立于陵墓之侧。李弘被人们这么认为,一个被父皇和文武百官有很高评价的太子,因为体弱多病去世。我眼见着这一切,却真的全部当成了别人的事,还当成了笑谈,纵观历朝历代,太子爷们几乎都是被攻击的对象,要提防着父皇,要提防着嫔妃,要提防着不是一条心的大臣,还要谨言慎行,一路煎熬着等待着即位,可谓路途艰辛啊。有的太子如愿以偿,有的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甚至把性命都能丢了。真让刘神威说着了,李显在我之后被立为太子,他不仅要面对我上面提到的厄运,还要额外加一条致命的,武后的虎视眈眈。在随后的日子里,我还真帮上了他不少忙,在关键时刻悄悄地通过纸条或口信,提醒或警戒他一下,他可能一直在奇怪,是谁在暗中助他吧,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平平安安即位,我就再也爱莫能助了。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高宗病逝,李显于同月甲子日继承皇位,第二年即改年号为嗣圣,尊武后为皇太后。唉,李显终究庸弱无能,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这时的李显有些头脑发热了,他重用韦后的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出事的导火索事,李显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进一步想要擢升为侍中,要知道这可是宰相职啊,裴炎立刻表示了反对。李显在暴怒中说了最不该说的一句话:
‘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马上把这句话汇报给了武皇太后,立刻就激怒了她。不出二月,继承皇位才55天的李显就被武皇太后废为了庐陵王,被贬出了长安。我那弟弟李旦就做了傀儡皇帝,就是那很快就上表逊位的睿宗,武太皇太后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了一代女皇,然后她陆陆续续地杀戮李唐宗室弟子,被害者不可胜数。最糟糕的还是李显,被废后,先后被软禁于均州、房州十四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个人相依为命,尝尽艰辛。每次听到武则天又杀李唐子弟,他就惶惶不安多日,几欲自杀,幸有韦氏相劝。我也偷偷出宫去看过他,每每被他的哀容所伤。后来,扬州发生了徐敬业等人的兵变,不久,宗室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也相继起兵,这些人都打出了反对武则天、匡复庐陵王的旗号。这一形势,不禁没有让被废的中宗皇帝看到什么希望之光,相反,更加剧了他内心的忧惧。这时的武则天其实已经开始考虑由谁来继承帝位的问题。立子还是立侄子,让她很头疼。也幸亏狄仁杰多说了两句忠言,才令她有所醒悟。我清清楚楚地记着狄公那时立于武则天的寝宫正中央,鏗铿而言的样子,而我就站于帷幕之后:
‘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刀枪箭镞,平定天下;高宗将儿子托付陛下,陛下今乃欲让位他族,有违天意。且姑侄与母子谁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下而祭祀姑姑太庙的。’武则天听后不语,我却大喜,看来李显还是有希望的。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