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2)
汤佳不仅比她高,也比她胖,周韵才七十多斤,汤佳将近一百斤,都能装下她。
周韵吃了两个鸡蛋,又吃了一块玉米面的大饼子。这种大饼子后来叫锅贴,是受人欢迎的粗粮食品,但是现在的玉米面粗,也没掺白面,虽然比小米饭强一些,但还是太粗糙,口感不好。用周韵的话就是拉嗓子,难以下咽。
“吃饱了吗?”林秀看女儿把碗收了,问道。
“饱了,妈,我中午不在家吃,下午两点左右回来,好容易休息一天,又赶上考完试,我们去山上野餐。”周韵边说边拿起笤帚扫地。
林秀把土豆翻炒几下,添了些汤,盖上锅盖,然后抢下女儿手里的笤帚,“一会妈扫,你歇着吧,老闺女,啥是野餐?”林秀不解地问。
她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认识几个字,也几乎都忘光了。而且平时说话也土,把热说成ye,饿说成ne,这些年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被他们说着也改过来了不少,而且她也挺谦虚的,从来都没有不懂装懂的时候。
“野餐就是每人带点吃的,去山上找个背风的地方一起吃。”周韵说得简单扼要。
“啊,这样啊!大风小号,呛风冒气的,那你带点什么呢?”林秀虽然有些不赞成,但也没有阻止她。
看看早上自己贴的大饼子,闺女勉强吃了一小块,再说孩子和同学出去玩。这东西也拿不出手,想了半天,把手伸进兜里,“要不妈给你五毛钱,买两个面包或是麻花带上吧。”
林秀不想女儿在同学面前没面子,五毛钱,对这个家庭来说也不是随意就能给孩子的,初中的学费一学期才五块钱,这五毛钱要是光买面包能买六个还剩二分钱呢。
周韵知道母亲的难处,忙笑着说:“妈,不用了,有人帮我带,你闺女的人缘好着呢。”
“那可不行!”林秀不同意女儿的话。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拿着。”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钱,给她塞到手里。
周韵没接,“真不用,妈,我帮他们补习功课,他们巴结我还来不及呢,我也得给人家感谢的机会不是?”
“你呀!就你会说。”林秀见女儿不接,把钱放回口袋,又往灶坑里又添了点煤。
周韵出了屋,初春的空气真好,柳树已经冒芽了,她折一个不粗不细的枝条,用一根小木棒把皮儿砸软了,用手拧了拧,轻轻松松地就扒了皮。用剪刀剪成一小段儿,在顶端把外皮儿切了一下,然后放在口中轻轻一吹,便有悠扬的声音传出。
周韵索性又多做了几个,一会分给同学们。
街上的行人不太多,大多是骑自行车的,她也忘了问同学们是不是骑自行车,不是她不想学,而是家里只有爸爸那辆二八的大自行车,她骑上连后座都够不着,也没法学。
“三哥,上哪儿去?”周韵看周飞拿了个大饼子边吃边往外走,就问。
“上同学家写作业去,我的化学有几道题不会。”周飞随手折了一根柳条,用手拧了几下就做成了个柳笛,比周韵的粗,声音也更洪亮。
“哪道题不会?我帮你看看。”周韵接过周飞递过来的柳笛,朝笑了笑。初三的化学她前世学得就好,中考时可是得了满分。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