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章世事轮回生死揭秘(1/2)
石洞中,黑熊家主静静的靠在墙根,默默的注视着周小同,目光中透露出的是一片虔诚,神态中,显得很放松,似乎卸去了一副重担般,解脱了。
面对刻字的方形玉石,一人一马只认为是件宝物,却不知是做什么用途。
玉石上首龙头惟妙惟肖,白龙马对‘龙’这玩意儿没一丝好感,研究了半天没有结果,趁着周小同不防,猛地伸出前蹄,两个利爪夹了起来,往下方用力摔去。
周小同惊呼,已经来不及了,玉石“咚”地一声,硬硬的砸在石地,并没有弹起,而是就此镶在石地上。周小同心里一跳,赶忙伏地,玉石镶的狠紧,双手用力生生拔了出来。玉石完好无损,石地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凹坑,此等怪异现象再次打翻了周小同的常识,不禁对此玉石另眼相看。
世上但凡玉石,使出白龙马这般力气砸在石地上的,没有囫囵了的,大概都会摔为粉末细渣子,这块方玉竟然比坚石还要坚硬,一定不是凡品。看这龙头雕刻的极为精细,大有呼之欲出的神气,先留着再说,以后见了父亲他们,定有理论。
玉石完好,也不好责怪白龙马,逐拿出羊皮卷,展开来看。
羊皮卷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周、康、龙三族后人亲启:
吾先祖马公、上永、下良,吾乃其第三十九代玄长孙,马宝江是也。
先祖原是商厥国四大封疆大王之一,当代马王之长子,年少时放荡不羁,口无遮拦,多于周朝贤士交往。因此,被家族势力谏以里通外国,忤逆犯上之罪名,被当代马王削去爵位,逐出宗族,于鸿蒙历一零八九三年发配极北之地劳役,永世不许回归故土。
途中遭到家族势力截杀,正至大周朝先帝周公英经、康公织纬以及龙公云行三兄弟游方路经偶遇,杀了背弃之辈,救出先祖性命。
从此,先祖一直追随先帝周公左右,至周公登基大统,国号夏良,先祖官封一等忠勇公,夏良皇帝御前御林军总统领,至死未曾有过半分二心。
先帝执政之初,大周夏良元年三月八日,鸿蒙历一零九三一年,东蒙国、西鸿国、商厥国以及倭斐国四国趁夏良皇帝初登大宝,联合一气四国同时出兵攻打我天朝。
夏良皇帝登基不满一年,百业待查,即倾举国之兵御驾亲征,与结义兄弟护国公、康公织纬,忠烈公、龙公云行,三人各帅大军,与第四路夏良皇帝胞弟周英逸同时拜帅出征,四路人马共计一千六百万雄兵,分头抗击来犯。
东蒙国势力最大,先帝夏良皇帝统五百万雄狮迎击,架前第一猛将当是吾先祖一等忠勇公也。另有战将万人,均可以一敌百以一敌千。怎奈东蒙国拥军一千五百多万,另有二百万铁骑重兵部队,乃当世最强战力军种。
先帝出尽奇谋与敌人抗争,五年抗战,先帝以区区五百万军队独抗东蒙大军近两千万,并未损失一寸土地,且夺回十座城池,剿灭敌军四百余万,与铁骑重兵部队一场大战使其损失近百万,自损兵力也已超过一半。
夏良皇帝以一支独军抵御东蒙国各路大军车轮进攻,兵力已显不足,人困马乏,幸好先帝结义兄弟护国王康公于第六年初击溃西鸿国,收复失地,率领三百八十万虎狼之师赶来支援。
先帝善用兵,康公与吾先祖神勇,三百八十万的生力军使得战争局势逆转,短短一年时间由守反攻,东蒙军二百万铁骑重兵部队几乎消灭殆尽。
战争的第七年,远赴极东抗击倭斐国忠烈王龙公杀退倭斐大军,四万余里的长途跋涉历经八个月,率领大军二八十万众赶前来支援。
结义三兄弟合兵一处声势大振,先帝共统帅剩余大军七百多万,几次大战杀的东蒙国千万兵丁溃不成军,节节败退。一年之后,抗战第八个年头,我大周大军与东蒙大军进行了最后一次决战。
大战伊始,吾先祖一等忠勇公连战敌方大将十八名,尽数诛杀,震慑群敌,双方兵将无不敬畏。两国大军齐上阵,大战了八个日夜,先祖战至力竭,被先帝救于马前,回阵查看伤口,身受三十刀,血已流尽。先帝军中有千草厅善医治者,承蒙全力施救,夏良皇帝与康公、龙公三兄弟割出三大海碗鲜血,最终挽回了先祖性命。
一场千万军士的厮杀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第九日东蒙国大军开始败退,先帝掌握战机一路赶杀了两千余里,东蒙军死伤过半,尸体连绵千里,血流成河。
蒙荡国军卒最终逃回的不足五百万人,由此丧了元气,孤立无援,不得已以偿还战争赔款而求和,我大周也因此消耗了极大的国本,夏良皇帝与东蒙国王互递国书,以示修好。
大周朝军民欢欣鼓舞,先帝三兄弟安顿了边境防务,帅凯旋之师去攻克最后一国,商厥国,却与云岭城前被阻了回归之路。
原因如下。
先帝夏良皇帝之胞弟,世贤王周英逸,迎击商厥国不利,竟伙同永亲王周编纺说服大周朝总军副元帅开国王严令长严王爷,共同请了周皇族先辈,策了先帝与周公的通敌之罪。
事情发生在吾先祖马公的身上,是因为先祖本是商厥国马姓王族的后人。
世贤王周英逸以吾先祖为商厥国马王之长子为由,与永亲王周编纺、开国王严令长联手诬告先帝最体己的先祖通敌,并有另立门户之嫌。
先帝周皇族,康公康族,龙公龙族,均系上天仙人下凡时传承之后人,家族上辈均有异人,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手段直似仙人。
周皇族先辈启用族规为先帝定罪,多经商议,经周英逸暗中操作定以夏良皇帝生有异心之罪名。要夏良皇帝亲手杀了先祖以证其心,方可重回宗族重掌皇权。
夏良皇帝请了族中明理长辈极力分辨,怎奈周英逸身后有从中作梗,促使周皇族长辈全力施压,而夏良皇帝深知吾先祖之为人,言即死也不会杀害忠良,而先祖实是商厥国马王之后人,最终定实了先祖的罪名。
先祖赤胆忠心,先帝与之肝胆相照,与康公、龙公商议,当晚兄弟三人共同作出决断。
次日,先帝摘下皇冠,脱下龙袍,与康公、燕公,并先祖一同站在云岭城下,对着城上周族先辈三拜九叩,当着数百万兵士,与先祖结为异姓兄弟。先帝为大哥,康公为二哥,龙公三哥,先祖马公为四弟。
周皇族先辈当下革去先帝姓氏称号,永世不得归宗,周皇族内一执法长辈还要废去先帝与康公的一身武功。族内有几位前辈极力劝阻无果,正要施法时,千草厅三位先辈及时赶来解劝,先帝结义四兄弟得以走脱。
周英逸并不就此罢手,唆使其族内高人几经暗下杀手,均被龙公祖上拦截,谓之曰族规惩罚已毕,先帝周公已非周皇家族人,周家先辈更无权处罚,怎敢滥杀凡人,触犯天条戒律,此等作为,哪是天仙血脉,实不如一一介凡人,堪比一般猪狗也。周英逸族内长辈理不能论,只好作罢。
周英逸未能如所愿,恨意巨增,在族内歹言污蔑,其身后周皇族高人趁此力挺周英逸。周英逸巧言滑舍,硬是说杀退四国来敌均是他与开国王严令长之功劳,先帝结义四兄弟全是叛逆,即使永亲王周编纺,也无半分功劳。
周皇族内先辈多次商洽,几经复议,最终决议,由周英逸接任皇权,继承大统。
此事已过去近四百年,现历任周朝皇帝欲盖弥彰,当年杀退三国来犯之国史均属窃帝周英逸污造,实乃先帝周公结义三兄弟,以及吾先祖马公永良率众抗敌之功。我辈后人需谨记,切记。有朝一日推翻伪帝王朝,将此公布于众,还先帝周公结义四兄弟于清白,还世人于公道自然。
天下大局已定,龙公却因无故参与乱局,被族内先辈强行带回六目山禁锢,至此没了消息。
先帝周公、康公与先祖三兄弟对外改了姓氏,对内仍是本姓自居,后带家眷安家于东海之滨逍遥度日。
怎奈窃帝周英逸不死不休,暗下指派斩首兵团,欲要赶尽杀绝。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