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2/2)
据范绍增手上掌握的资料,能够第一时间内调遣到上海作战的精锐部队只有张治中将军统领的京沪警备部队和江浙边区部队,其它兵力都稍显薄弱。战争爆发后双方将持续增兵,初步估计国军会投入6个集团军以上兵力,日军也不会少于5个师团,以海军陆战队为主力。
范绍增最担心的不是军事实力差距而是作战区域于国军不利,因为上海毗邻大海,属于港口城市,完全无险可守,既无山峦也无沟壑,与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没有任何区别。日军可以凭借飞机大炮对淞沪地区进行狂轰滥炸,国军只能被动挨打,无端消耗有生力量。
有情报显示:日本早已意识到自己作为岛国的弱势,长期以来注重海上作战与海防守卫相结合,不仅在军费上向海军倾斜,还不遗余力培养海军陆战队军官,训练出一支骁勇善战的陆战队,其战斗力不亚于任何一个军事大国。
反观中国军队,“甲午海战”以后海军建设停滞不前,海防力量极其薄弱,可以说完全不设防,任由其它国家军舰在内海游弋,海军陆战队更无从谈起。单从战斗力来讲,中国军队未战先输,不是输在士气上,而是输在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上。
事实证明范绍增担心并非多余,后来发生的战事表明,尽管中日双方均投入重兵,国军甚至动用了最精锐的87师、88师等部队,然而日军陆战队战斗力仍然略胜一筹。犹如两把尖刀交错相持,除了力量,还要比试钢材锻造水平,工艺优异者胜出。
上海虹桥机场事件发生后第三天,,也即是民国26年(公元1937)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国军阵地开枪挑衅,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