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1/2)
这是人生第一份工作,秦香兰十分重视,她是坐班,必须穿职业装,复兴社对着装有规定:外勤人员可穿便服,最好以深色中山服或西服为主,负责特勤的人员,譬如行动组、情报组等有组织定制的统一服装,其他人员均是便装。
直至1938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成立,复兴社特务处才配发了与中央军一致的黄呢军装,佩戴军衔,和“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只有便装截然不同,正式加入国民革命军序列。
秦香兰每天穿着职业装上下班,准时上班,按时下班,完全是一名随处可见的普通上班族。进入情报组办公室,泡好茶,往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秦香兰彻底沉浸在密码的世界里。
三十年代的中国分为三大区域:日占区(又称沦陷区)、国统区和共占区(又称苏区),每个区域都有一座或几座情报活跃的城市,如日占区的哈尔滨、上海、南京,国统区的重庆、武汉、西安,苏区的延安,情报往来十分频繁,是中国当时电波最密集的地区。尤其上海、重庆两地,商业电台、军事电台、使馆电台、私人电台如过江之鲫,分布在城市每个角落,敌我难分。
电台犹如飞机,电波如同空中航道,都有固定波段,统一由国家电讯部门管理,国民政府时期称为“交通部电信管理局”,负责全国无线电网和长途电话网建设管理。这个部门看似重要,什么都管,其实什么都管不了,因为电台太庞杂,归口太多,根本分辨不清,也不敢过问。
齐三和给秦香兰布置的首要任务是找出中共地下党潜伏电台,数量有多少,在什么位置。这个任务犹如大海捞针,以前曾经破获过多部电台,但要不就是乱七八糟的商业电台,或者那些有后台背景的私人电台,要不就是日本人或者汪精卫追随者的电台,真正属于中共的凤毛麟角,还不在主城区,多半是游击队的破烂玩意儿。
电台是谍报工作的灵魂,没有电台的特工跟孤魂野鬼差不多,与组织失去联系便失去了行动方向。因此戴老板特别重视密码编撰破译,不惜花血本从美国购买了几十台监控车,并且培养出一批类似秦香兰这样的密码技术骨干。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