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别生气(2/2)
林子轩笑道:“在中国古代女性结婚年龄普遍低,大多都在十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就会把女儿嫁出去。根据《梁书·张缅传》中记载:梁高祖的第四个女儿富阳就是在十一岁的时候就出嫁了,而《周书·城冀传》中,北周高祖皇帝的女儿平原公主也是在十一岁时就出嫁。更夸张的是,汉昭帝继位时才八岁,但是,为了让他有家室,太后给他娶了上官家的女儿为皇后,而当时,上官家的女儿才六岁。古人普遍认为:一个人有了家室以后才能真正安定下来,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发展才会稳中有升。早在周朝,朝廷专门设立了管理嫁娶的官员,还把到了适婚年龄男女的终身大事提上日程,甚至,女子晚婚还要受到惩罚。在晋代,女子若是到了年纪还没有结婚,官府则会强行给他找对象把她嫁出去。这些你们不知道吧?”
银心说:“看你讲的这些故事还挺有意思的,那你再说说还有什么不知道的事情吗?”
林子轩说:“《晋书·武帝纪》中提到的司马炎曾经颁布了一项规定:女子若是到了十七岁还没有嫁人,那么,女子的婚事就由不得父母做主了,官府会为她找到对象,强行嫁出去。为了不让女儿嫁给一个自己都不了解的人,很多父母宁愿早早地把女儿嫁给一个知根知底的、自己挑选的男子。其实,为了解决男女婚配和人口出生的问题,很多朝代有这种强制女子出嫁的手段。在南北朝的时候《宋书·周朗传》所提到的“女子十五岁还不嫁人,家人要连坐”,说明,当时女子晚婚不仅自己受罚,还会连累到家里人。”
银心骂道:“我去,这还了得不是很好,嗯,烦啊,坐牢了连家人都要犯法呀?”
英台说:“不是有很多被逼迫的,走进婚姻牢笼的可怜孩子了。”
林子轩笑道:“其实,这种强迫女子早婚的初衷都是朝廷为了增加社会人口,是和当时的国情有关。古代的大国都是靠百姓人口撑起来的,人多力量大,当时的都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越多,劳动力就越多。在稳定和平的年代,人口就是劳动力,是推动社会生产的主要因素,人多就能成为强大的国家。在分封制的时候有“万户侯”这种称号,指的就是封地的人口数量,而且,封地人口数越多,说明这个官越大。再者,古代还是冷兵器时代,若是打仗年代,战场上拼的就是哪个国家人口多,所以,在古代,人口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女子若是都晚婚晚育的话,如何繁衍更多的子嗣,如何为国家增添人口。”
英台说:“不懂这些,听着就生气,”
林子轩笑道:“别生气,在当时,封建社会是经历了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一种巨大的转变,引起这种转变的是小农经济的发展。男性作为主要劳动力比女性具有天然优势,加上,古代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男人有三妻四妾是十分正常的事。”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