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kk.net
首页 > 历史军事 > 元青瓷 > 第一百四十九章 活鸡摘毛的启示

第一百四十九章 活鸡摘毛的启示(1/2)

目录
好书推荐: 盗墓之术士 重生之纨绔女毒医 终南隐士 修真界主播 废柴逆天:夫君,别太撩 老子断你修仙路 我家有大明星 何时寒暖 带着任务找到你 镇魔师

新建的棉纺厂用了二周的时间就建立起一大片简易厂房,刘一凡与朱氏商讨后仿后世生产工艺把棉布生产按加工流程分为几个工序段,轧花就是去棉桃皮和棉仔、弹花就是后世的弹棉花,把棉花弹得蓬松利用后面抽丝、纺纱就是抽丝纺线,这就要应用到大量的纺车了,也是耗时最长的一项工作、织布就是把纺纱后整理出的纱锭利用织车织成布匹。后世来说这几项工作早已机械化,用的人工很少。但这个时代就不同了,属于密集人口操作的工作,需用的人力很大。

为此刘一凡特意发出招聘告示,招聘有闲余时间女工,从事纺织工作,待遇从优。妇人做工对于这个时代还是很新鲜的事,一时间引起了大量的争议。不少思想守旧的长者言之凿凿地说这是伤风败俗,全然看不到穷苦人家为了生计,大量上山砍柴,到处挖野菜喂猪,在家引火烧饭长久操劳妇人的辛苦。

刘一凡也懒得和这些人去争论,几千年来的习俗不是那好打破的,只是把一名女织工的待遇提到同一名男工的同一水平,利益是最好的杠杆,当一名妇人能赚取与男人同等酬劳时,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争取自己家中的地位,这与建国初期采取的方式基本一致,口号喊的更高不如实实在在的利益改变。这也是新中国建立后很快男女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

招工工作进行得不是很顺利,这种大规模集中妇人生产的方式在这个时代还真不多见,大部分人还是将信将疑,倒不是对岛主不信任,只是对这种新鲜事物不是人人能接受的,不过还是有一百多名妇人试着报了名,面对每月薪酬一石五麦子的酬劳,这与一名男丁一月工钱基本一致了,而又不用从事辛劳的采矿,炼铁,造船等风险工作,只是在作坊中坐着工作,每月一石多麦子,这足以够几口之家一月的口粮之用。(宋制一石约等于59.2公斤,相当于两袋多现代标准25公斤的大米)

对于只招收到一百多名的妇人,刘一凡不意外,人数不够就先统一进行第一道工序好了,相信等到下发了头月薪酬后,会有更多的人心动的,劳动强度不算大,报酬还可观,这工作哪找去。

很快一百多名妇人进入厂房,刘一凡还很贴心地为每名妇人发放了麻布临时制成的口罩,对于劳动保护方面,刘一凡还是有意识的,只是头一天的生产成果就让刘一凡大为挠头,这个时代棉花对于北方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几万斤的棉桃,开始手工一点点摘棉絮,一天下来,一名妇人的工作成果不过一斤而已,这还算是成手,一百余人不过百余斤,而且棉桃没经过晾晒,比较潮湿,杂草,土粒杂物很多,面对几万斤的棉桃,这得摘到猴年马月去。

刘一凡回到办公室里,准备解决人手问题,人手不足就机械来凑,这对刘一凡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拿着几枚棉桃,刘一凡准备分析着如何能利用机械采摘,虽然他没见过前世棉花的自动生产机械,不过他在市场上见过给活鸡摘毛的机器,作为学机械的他还很有兴趣地认真地观察研究了一番,虽然东西不同不过原理应该是一样的,市场上那种给鸡摘毛的无非就是把鸡扔入一个长满勾刺的滚筒里,利用滚筒带动鸡不停在筒内旋转翻滚,鸡身上的鸡毛被滚筒上的倒刺勾住,在筒壁与鸡身不同间距挤压作用力下被一点点摘光,原理很是简单,而且效率很高。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钢铁雄心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最强合成旅 惊涛落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