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巧合(1/2)
其实,悟生本不是那样的。
悟生从小就生活在教堂后街的贫民窟,没爹没娘,七岁前跟着贫民窟的花奶奶过活。
花奶奶姓花,爱花,也卖花。平日里,她起个大早,一丝不苟地把银白的头发梳到脑后,用一支栀子花当做发簪,替悟生煮好白粥,就挑着一竹筐就蹲在市医院的门口卖栀子花。花奶奶的价总是最低的,生意也总是最好。
悟生差不多中午才起床,吃了粥,又给花奶奶盛了一大碗,然后踢踏着凉鞋就给花奶奶送午饭去。
远远地,悟生就能找到一身素白衣裳的花奶奶,那通身古代官家小姐的气质衬着头上一支栀子花,说是鹤立鸡群也不为过。悟生很喜欢花奶奶身上清淡舒服的花香,不会沾上一点儿贫民窟的垃圾堆、泔水池还有腌菜味。
花奶奶眼睛不好,但是鼻子灵。嗅到悟生独特的奶香味整张脸就漾开了笑。眉眼如画,皱纹也只让人更觉娴静慈祥。
悟生递过搪瓷碗,乖巧地坐在箩筐边上。花奶奶便掏出口袋里贴身带着的梳子,替悟生一绺一绺地梳好头发。有些时候是羊角辫,有些时候是双马尾,有些时候又是麻花辫……各式花样,总能让悟生的鹅蛋显得脸娇俏动人。
编头发的时候,花奶奶还会哼唱些歌谣,悠长绵延的曲调朦胧而忧伤,花奶奶似是透过雾蒙蒙的视野在回忆着什么,每一次,都在第二节的最后一句戛然而止,然后换一首歌,又突然停住,换一首……
悟生一直很好奇那一句到底是什么,直到最后花奶奶去世以后,她才在遗物中看到一块绣着兰花的丝绸帕子,上面只有一句话——不如饮待奴先醉,图的不知郎去时。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