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错的那一卦(1/2)
但是西北的商人的确动了,名义上是进京谈生意,但是动的都是西北举足轻重的商人,这些商人前前后后进京,共计一百来人,一旦这些商人因为某些原因,停止了贸易,那么等于说会发生小规模的金融危机。
而这些商人都觉得让袁獒在京津丢了面子是因为京津很不给西北面子,所以这件事情发展的事态很严重,外行人都看出来了,这一次是西北和北方联手,其实就是逼他赵关下台,说简单一点,坐了京津第一商人的位置,该挪一挪了。
某个当官的通过渠道,想了解一下西北的口风,西北的商人口风出奇的一致,然后就是那个当官的汇报给上司,说必须要政府出面了,否则这事解决不了。
那个当官的上司问了一下赵关的态度,赵关的态度很明朗,让自己对那些西北佬服软不可能。商人也是有脸面的,其实赵关也意识到事态的眼中,也想从北方和西北的根部来瓦解这两个地方的商人,如果能瓦解的话,那么西北和北方还有京津的商人当真就连成一条线了,他赵光当真可以进入国内商人三甲。
外界除了嫡系以外,都在传谁会赢,谁是最后的省里面,这三个人都是这几年比较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赵关占了主场的便宜。
袁獒和李商隐两个人闲来无趣喝茶,这两天这两个人烦死了,前来当说客的人什么样的人都有,而且后防线也出现了说客,这个时候就能看出来谁是真心护主。
本来这事跟袁獒没有什么关系,突然袁獒卷进来,让人怀疑这三个人的智商有问题,李商隐说他只是想给北方商人争个面子。
袁獒说斗来斗去怎么都是我们北方和西北商人之间的斗争,就没南边商人什么事,李商隐看了袁獒一眼,恍然所悟,说了一句等这件事解决了,我们就去南方转一圈。
这两个狼狈为奸的商人,其实赵关也特别烦心,他这里早被调停的人踏平了门槛,说来也是一件小事,不知道是不是京津的商人侮辱了北方商人,矛盾发生了这么大。
但是这个软京津商人不服软。
李商隐说如果京津商人不道歉的话,以后北方和西北商人就再不和京津的商人有生意往来,至于那些小虾米控制不住,但几家大的企业都表了态。
汪洋在广东听到了这个消息,跟祝拒还说了一句,小孩子斗气,高手过招,到最后差不多的时候往往就是小孩子斗气。
其实汪洋对这次博弈,更看重的是京津的一个态度,因为他是京津人,汪洋看向祝拒还说,恐怕这次赵关的位置保不住了,汪洋说到这里的时候挺遗憾,人生就是这么起起伏伏,然后就是汪洋每天都是站在窗口,看向京津的地方。
汪洋说赵关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还在京津当个教书先生,转眼让自己承担这么大的责任,自己可真承担不了。
汪洋说这话的时候都是自言自语,祝拒还没听到。
胖子意外没有一个月来一次,而是半个月来了一次,胖子见到祝拒还说了句话,说二哥要回京津了,恐怕以后在广东喝酒的只剩下我们两个人。
和胖子说的一样,汪洋说这是三个人在广东今年喝的最后一顿酒,然后就是可劲喝,喝吐了,汪洋说要回京津了。
都在打探消息的外地商人,一直听京津没有个动静,最后还是赵关不知道处于什么原因引咎辞职,说的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平息了外地商人的怒火,唯独袁獒和李商隐不开心。
这算是京津最大的让步,但是也意味着赵关退居了幕后,更难缠。
同月,从广东回来的汪洋顶替了赵关在商会的位置,在面对李商隐和袁獒两大高手,汪洋只是风轻云淡以个人的名义道歉。
但是这事始终是一个疙瘩,北方和西北的商人都回到了地方,只有李商隐和袁獒没有回去,对于这个叫汪洋的年轻人,李商隐和袁獒怎么调查也调查不到太全的信息,就像是一张白纸一样空降到商会。
袁獒试图通过他姐姐的渠道去打听汪洋,他姐姐只是说了一句,她也不知道。
退居幕后的赵关喊了李商隐和袁獒在自家喝了一顿酒,大有我没权一身轻的气概,但是李商隐觉得这个时候的赵关比在商会时候的赵关更厉害。
赵关说不管场面话怎么样,私下三个人还得深交。
连赵关都不知道汪洋的底细。
赵关问李商隐,京津这件事有点对不起地方,但是要想体面点,京津不是给不了,但是给了地方也未必接得住,所以京津商人的优越感又出来了。
李商隐也没搭理赵关,他始终觉得赵关就是一个张嘴伸出獠牙的狼。
赵关吃顿饭的功夫把薛洋喊过来了,同时薛洋低头站在赵关的身边,看着三个人吃饭,赵关让薛洋向李商隐和袁獒问好。
赵关说自己虽然不管商会的事,但自己毕竟还算半个商人,秦蓉集团里面的事以后就全交给薛洋了。
酒过三巡,散场了,李商隐说想和袁獒一起走走,边走边问,赵关葫芦里埋的什么药。
袁獒没说话,只是对那个叫薛洋的孩子高看了一眼。
李商隐说什么时候动身,袁獒假装不明白问李商隐动身去哪里?李商隐说之前我们说好的去南方转一圈,先从江浙沪开始,袁獒说原来是这么回事,袁獒突然觉得很伤感,因为他想起了小师弟。
两个人连夜就从京津走了,等到赵关知道消息的时候,不知道两个人去哪了。
两个人中途都下了车,还是李商隐给阿尧打个电话,把公司的事情暂时交给钱远和梁小冬,李商隐说钱远的眼光不错,梁小冬的确适合管理。
袁獒问李商隐依据是什么?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