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山坳上的中国(1/2)
1989年12月8日海口
wen:
11月29日来信收到,看来你这封信不只写了一天的。
来信谈到老娘遇到的气功师,非常神奇。不应在公园里被动的等她,应该主动的去找她。我想如果要诚心找一个人,那就一定能找到的,现在看来只能寄希望在这些偏方神医身上了。
我们公司现在正在形成一个《山坳上的中国》热,公司基本是人手一册在读,我也下决心买了一本。
《山坳上的中国》这本中山大学哲学系教师何博传写的书,于1988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一时间迅速风靡。在国内出版的社会学著作中,这本书对信息、数据的整合能力与所提出问题的敏锐性和前瞻性,都是较为罕见的。作者以激扬的文采,从直观的社会学、未来学、问题学角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可能遭遇的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固有国情中的诸多缺陷表示忧虑,关注当代中国发展中面临的种种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困境与危机,可谓是不甘落伍和沉沦的炎黄子孙书写的并非危言耸听的“盛世危言”。全书共分18个章节,其中一些问题和理念的提出,甚至可以说超越了社会学以及未来学本身一些时效性的限制,如“片面追求gnp效果不一定最佳”“人为的隐患甚于自然的隐患”“中国干部水平能排世界第几位”“官冗之患”“教育的困境”“中国封建政治文化意识中对知识分子的警惕与仇视”,等等。作者在书中对许多问题只提出自己的发现,却没有给出答案,他认为那是领导决策问题。提到过去的弊端,每个时代都可能承认它是事实;而提到当前的弊端,可能每个时代都难以接受它是事实。而且,涉及到一些具体的话题,作者文笔中所流露的那种情绪化是显而易见的。这本书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许多人成长当中一本影响深远的书,但因为它的内容有一定敏感性,因此若是这本书被禁,也不要感到意外,你有空可借一本看看,一睹为快。
我现在还是基本上每天都要听一下外台,了解一下世界的新动态;最近东欧变化很快,国内对此报告很少,我不在家你也不会去听的。其实听了也没什么用,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最近学了中央11号文件,这是十三届五中全会的公报,基本的思想最近报刊上也有宣传,看来还要过三年紧日子的方针是不会变的。国家过紧日子,普通老百姓就会更紧了,看来经济上大发展的可能性不大了,要调到别处好的地方的可能性也就不会太大。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