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音乐入侵,取精华!(1/2)
更新时间:2013-10-24
求月票,求红票!
……
说着,王浩晖郑重地站起与三位再次握手致意了一下,才一边走回座位,一边问道:“不知道三位,除了刚才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之外,还有其他的问题吗?如果有的话,我们今天就趁着‘西湖周’还没有正式开始,摊开了谈清楚,等到明天,‘西湖周’开始了,那我们再谈那就来不及了。”
三人相视了一下,梁鸿达才率先问道:“我还真有一个问题要请教一下王先生,那就是你为什么要要求选手只能唱流行歌曲呢?在我看来,我们国家的很多民歌、山歌,甚至各种京剧、越剧等都是国家的瑰宝,我们作为华夏人理应有着将之发扬光大的责任,可你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这可有违我们作为一个华夏人的职责哦。”
不等王浩晖回答,梁美薇却是抢先表示不太认同道:“梁先生,我觉得你这个责任说得有点太大了,王先生一不是民歌等此类歌曲的歌手,二不是国家音乐单位的公务人员,又怎么会需要承担你所说的将民歌等歌曲发言光大的责任呢?我认为你这有点强人所难了。”
黄铵也在一旁帮腔道:“我觉得小美说得很对,我们不应该动不动就给自己套上本不应该需要我们去承担的责任,那这做人太辛苦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对社会最大的帮助。王先生,你说是吧?”
王浩晖呵呵一笑道:“我觉得你们三人都说得很有道理。如果综合一下的话,那在我看来,在我们能力不足的时候,我确实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而等到有了能力承担更多的责任的时候,那我也愿意承我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但前提条件是,我不是被人强人所难,也不是我为了发扬光大而发扬,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梁鸿达疑惑地反问道:“王先生你这前一句不能强人所难,我理解;可你这下一句不为了发扬光大而发扬,我就不太理解了,你这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王浩晖笑着解释道:“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我们不能违背市场规律,违背人们的喜好,去强制发扬光大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啊?”梁鸿达惊讶道:“这民歌怎么就成无关紧要的东西了呢?”
王浩晖笑着摇摇头道:“在我看来,不管是民歌、山歌、京剧、越剧,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因为他们一不能当饭吃,二不能作为我们国家强盛的标志,他们只能作为我们国家一个文化的属性,仅此而已。”
一顿后,王浩晖又脸色郑重地道:“而且,我们国家很多的民歌、山歌等都带有一定的少数民族特色,既是京剧、越剧,也讲究地域的差别,换句话说,我们不管是发扬了那个地方的民族艺术,都不能算是全国性的艺术,反而,某些地方的民族,还会以此对其他地方的民族显示优越感,这在我看来,并不利于民族的和平统一。”
实际上,王浩晖这算是有感而发,前世,东北二人转随着赵本汕在国内的名气,而被发扬壮大,可结果呢?发扬来发扬去,依然仅限于东北一地,全国其他城市的老百姓,看则看已却没有太多的认同感,有的甚至还觉得他们太闹。这就是在二人转之前加上东北两字的弊端。二人转可以依靠东北的人气快速成长,也因为东北的局限于,而只能局限于东北一地,这就是地方艺术很难发扬壮大的原因。
“有这么严重吗?”梁鸿达有点怀疑地道。
王浩晖笑着摇摇头道:“严重当然没有这么严重,毕竟地方性艺术,再怎么发展,也很难跳脱出地方艺术的范畴,我们国家出于历史文化和文化多样性的考虑,保护是应该的,但要说发展,我就认为没有必要了,除了这个艺术,这个文化是能够引起全国老百姓共鸣的,比如相声、小品,我就认为非常有必要发展一下。
至于民歌嘛,我不支持,也不反对,偶尔听腻了流行歌曲,听一听民歌,也是一种享受。其实,这就跟国外在‘流行歌曲’的艺术至外,还有歌剧的道理是一样,其他国家的民族艺术,也不是倒在了‘流行歌曲’的趋势之下了吗?既然是趋势,那我们就得顺着这个趋势来,而不应该老想着怎么逆势而为!”
梁鸿达不太认同地道:“这‘流行音乐’在我看来就是西方的文化入侵,你竟然还说顺势而为,难道我们还要将‘流行音乐’在我们国家发扬光大不成?”
梁美薇一听梁鸿达这话,便很不认同地道:“梁先生,我们虽然是本家,可你这话,我就不太认同了,这‘流行音乐’在全世界都在流行,你怎么就说是西方的文化入侵了呢?这就像是我们的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一样,我们全国都在使用,要按照你的意思,我们不是已经被文化入侵了吗?”
黄铵作为流行音乐的歌手,听到梁鸿达如此评价流行音乐,也有点摇头,道:“梁先生,你没有听过一句话,音乐是无国界,不管是流行音乐,还是民族音乐,只要有人愿意听,那就是好音乐,这与文化入侵不入侵,应该扯不上任何的关系,我认为你有点小题大做了。”
梁鸿达理智气壮地质问道:“黄先生,你不知道这‘音乐无国界’,还有下一句话?”
黄铵很是配合地追问道:“什么话?”
梁鸿达笑眯眯地答道:“音乐无国界,可音乐家是有国界的,作为一个华夏人,我们自然是要为我们国家的音乐事业努力,我说得有错吗?”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