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2)
ps:手上有事,今天这章晚了点,抱歉!
王伟是赵志隆的高中同学,与上学那会相比,这家伙多了许多肉,不仅堆在身上,也分了点在脸上,神色上显然少了点上学时那种浮夸和吊儿郎当,多了点市侩气和老成的味道,看来社会还是有些纠偏功能的。
总而言之,变化比较大,害得赵志隆一时没能认出。
赵志隆面相变化则没那么明显,更多的是气质上的改变,所以对方能一眼认出。
赵志隆记得,这家伙在班上一直是吊车尾的的存在,与同桌“鲁智深”一起,是老师眼里的反面教材,学生枯燥生活中的一剂调味品,所以让人印象深刻。
出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流芳百世,一种是遗臭万年,这家伙显然是第二种人才。
这家伙,高一就有点跟不上班级节奏,到高二,学习强度陡然增大,就开始破罐子破摔了,估计是想着,反正上学是没啥希望了,折腾个啥劲啊,不如逍遥过日子。
于是成了全班过得最潇洒的那个,别人天天昏天黑地,他就每天看看小书泡泡妞,日子过得要多滋润有多滋润。老师说了没用,请家长也没用,干脆就放任自流了,罢了,只要不影响别人,随他去吧。
网上有个恶搞版的《陋室铭》,用来形容此君当时的洒脱劲,颇有几分契合之处:
分不在高,有分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看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玩游戏,寻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攀交情。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戏厅。旁白云:混张文凭!
那个年月,高考录取率没有现在的百分之八十几那么夸张,至于也有百分之六十几,也就是说,上高中的三分之二的人是有可以进高等院校深造的,扣除那些省重点中学百分之百的录取率,一般的高中至少也有百分之五十的录取率,比之千僖年以前可怜巴巴的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录取率,划拉到普通高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录取份额,已经不知好到哪去了。
赵志隆后来专门了解过,高校的扩招和大量独立学院的兴起,就始于1998年提出的“985计划”,“985高校”的叫法,也就源于那个计划。
从99年开始,高校的兼并潮大扩招就开始了,专科学校改学院,学院改大学,大学寻思着改一个大气的名字,各种独立学院、民办院校也纷纷揭杆而起,想从这股时代大潮中分一杯羹。
但也就是从那个年代开始,文凭开始急剧贬值。
但高等教育毕竟是高等教育,一纸高校文凭,便是一条分水岭,这张文凭再缩水,再不济,也是一道门槛,一块敲门砖。
高考,早年号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这桥陡然变宽许多,学子们辛辛苦苦上高中三年,有这么好的机遇不抓住,岂止是可惜,会被天打雷劈的。换成八零九零年代的高考生,杀红了眼也得搏一把。
此君就这么悠哉悠哉地混了三年,高考后,各自奔天涯,自顾不睱,也不知道他高中的文凭有没有混到手。
原以为与此君就像两条相交的直线,短短的相交后,便会渐行渐远,此生都不会再有交集,没相到在这个卫生间中意外重逢了!
人生的奇异走位,真的是太诡绝了!
一起同过窗的因果,也是人生几大铁之一。高中同学多少年未见,偶然间久别重逢,总有一番话要说,尽管这个叙旧的地方有点别致。
赵志隆饶有兴致地看了看这个曾经的草包同学,不错,一身正装,洗洗铅华以后,倒显得人模狗样的,便笑道:“阳痿呀,看来现在混得不错嘛,这一身装束,显然社会地位不低啊?”
王伟见这位坚持喊他绰号,心里无奈,也知道自己在学校的破事让老同学们印象深刻,一时半会,也扭转不过来了,故不再反驳,闷声道:“老同学说笑了,干个销售助理而已。能力不足,在家里安排下才混了这么个差使,现在倒是有点后悔当初的不学无术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时才醒悟,未免晚了些!”
咦,赵志隆心中惊奇,改变挺大的嘛,这说话一套一套的,话里话外有点深刻,感慨的东西还挺多,便不再打趣他了,安慰道:“好嘛,看来是醒悟了!要我说,你王伟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呐!谁年轻时没走过弯路,只要肯痛改前非,什么时候都不晚的!”
王伟苦笑道:“现在才发觉自己的眼界和学识短板,为人处世缺底蕴,专业的事又干不来,眼高手低,身上没一样东西拿得出手,发现自己活在世上,活脱脱像个小丑,唉,想函授个什么,给自己充充电……”
赵志隆:“有所追求是好事,但要慢慢来,一口又吃不成胖子……所以你心中不安,想保住屁股下的位置,拼命陪客,使劲喝酒,把便秘都折腾出来了?”
赵志隆故意哪壶不开提哪壶。
王伟讪讪道:“火气大,火气大!”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