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剧情及历史出处(下)(2/2)
历史出处《三国志?夏侯惇传》: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適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
第七节猛将典韦的战力
典韦是在三国这段历史当中,以武力而著称的将领。因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缘故,关于将领们的武力,往往是通过彼此的单挑来进行排位的。这也有了谁手下“能打的武将”多,谁就可以一统天下的错觉。
但是在三国时期,一场战争当中很少能见武将之间以武力对决,从而决定一战战役的胜负。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武力超群的武将没有用武之地,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会充当先锋,他们带领手下的士兵冲锋,起到关键时刻打破战场僵局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则要保护主帅的人身安全,一场战争,如果主刷被杀,战争瞬间就会提前结束。所以就需要有骁勇善战的将领,在关键时刻以一当十。能够在乱军当中保护主帅的安全。
典韦就是在濮阳之战用,带领一小队士兵保护了曹操的人身安全,还击退了追兵,一战而扬名天下。
历史出处,《三国志?典韦传》:太祖讨吕布於濮阳。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未及还,会布救兵至,三面掉战。时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迁为校尉。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於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第八节曹操盗梁王墓的相关记载
提到曹操盗墓,就不得不提“摸金校尉”与“发丘中郎将”这两个官职。但是从曹魏方面的记载当中,并未见其事。其出自官渡之战时期,陈琳的《讨曹檄文》。其中盗墓所指,就是曹操盗取了梁王墓。
梁王墓的主人就是梁孝王刘武。他是汉景帝刘启的弟弟,在西汉七国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因为窦太后的喜爱,梁王刘武成为当世最富有的诸侯王。据传,他所用的马桶都是纯金打造,其陵寝奢华程度丝毫不逊于帝王陵。而在历史上,曹操就因为盗取了梁王刘武墓而解决军饷问题,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增加对百姓的赋税,这也为曹操在百姓中建立起良好的声望。
曹操盗梁王墓相关记载于《曹操别传》,(曹)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得金银72船,养兵三年。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