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功德(1/2)
一本《仙家珍集》很快就读完了,这本说看着名头响亮,实际上记录的就是一些凡人道听途说的仙家故事,不过著书之人也算严谨,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经过考证,与其他书籍相互印证下,很多描述都有理有据,文人笔墨气息浓郁,很是有些看头。
尤其其中记述了功德一事,更是刷新了陈轩之的认知,早年他就知道,修士为何要上山避世,实在是因为修士相较凡人来说太过强大,所谓力量越大责任就越大,所以修士更容易沾染因果。
因果与功德是分不开的,但凡做好事就可获得功德,只是片面的说法,实际还要看这张因果网络的延伸。比如你救了一个人性命,那自然会获得救人的功德,可是百年后,被你救的人成了邪修杀人无算,那你同样也会吃挂落,分得对方的孽障。
书中详细的阐述了功德对于神祗的作用,神祗生存消耗香火愿力,想要保持金身饱满无裂则要靠功德,但神祗即使救人他又怎么能够保证自己做的一定是好事呢?所以就有了这么一句话,叫做“帮小不帮大,管生不管死。”
意思就是,为了防止因果脉络延伸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所以神祗不会去满足他人巨大的愿望,或者去做一些会将自己跟别人绑在一起的事情,比如有人想得到功名,但谁知道这人有了功名后会不会作恶,就是他不作恶,但她的后人会不会嚣张跋扈,草菅人命?这就成了一道算术题,费心费力的让一个落魄书生高中,得到些许的功德,可书生以后害死了一个人,你作为书生命中的贵人,少说也要分去一小半的孽障,而这份孽障就足以抵消帮人的功德了,如果对方再杀一人呢,那就只剩孽障了。
所以帮小不帮大,你路过讨一口水喝,那我就给你一口水,得到的功德虽然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你以后做什么,也不会对我有什么影响,到手的功德才是实实在在的。管生不管死也是同理,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做不得准的,你救了他,他做好事,百分之八十的功德都要算到你头上,做坏事也是如此,要知道,做好事难,做坏事容易,再加上人心易变,以后的事谁又能说得准?
而且功德之说玄之又玄,并非简单的算术题那么简单,有的人一辈子积德行善,弟子门人也是如此,就差点成为那功德圣人了,可是就是做错了一件小事,比如随口喝骂了一句街边的稚童,便立时功德尽去,而且孽障缠身。
有人一生作恶,杀人无算,身周孽障所化的黑气滚滚,可就因为一件事,就功德加身立地成佛,这之间的差别没人能够弄明白。
总而言之,做好事就会获得功德,但要看因果的延伸,就如同那蝴蝶效应,此时一件小事,千百年后可能就蔓延成为了波及整个尘梦界的大事,到那时只要你还活着,就逃不出因果缠绕。
所以修士不喜欢沾染过多的因果,因为他们能力强,救人与不救皆在一念之间,偏偏寿元绵长,活得久因果大网自然蔓延的就更远。
以此类推,陈轩之大概也知道了自身缠绕的因果有多么巨大了,一张蔓延十万年的因果巨网,其中到底有多少善果多少恶果,别说是他,就是上一世最精密的计算机恐怕也无法计算。
这还不是最烦人的,作为那人的道统继承者,他还要承接大道因果,简单来说就是等于代替那人重新修炼一遭,以往他要破境,只需突破自身的大道即可,可现在他就要同时突破两人的大道封锁,难度看似提高两倍,但其中的坎坷恐怕十倍都不止。
不过陈轩之也因此得到了启发,功德或许就是解决自身难题的关键,当初在秘境中,为何书生法力通天但却没有解开自己身上的封印?自己离开秘境后为何会来到盛行香火之道的北界,这其中一饮一啄,就像是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拨弄一般。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就在他下了这个决定的同时,冥冥中降下一缕金光将其笼罩其中,并且金光顺着还顺着无形的通道去往了南方,那里是南界通幽所在的地方。
功德是可以提前透支的,具体能够透支多少玄之又玄,无法说清,似乎实力越强发下的誓言越大,得到的功德就越多,但是一旦无法完成发下的宏愿,结果也将十分惨淡,陈轩之不知道,自己的一个想法居然会透支出这么多的功德。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