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我喜欢(1/2)
很久以前,传说尘梦界这方天地不过区区万里疆域,资源十分贫瘠,人类蒙昧无知,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直到后来出现了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古”。
他研究天地运转法则,最终在极北苦寒之地后创造出了清道修行法门,此人从不敝帚自珍,但凡拥有向道之心者,皆倾囊相授,人们才得以通过修炼强化自身,出于对其的尊敬,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那段岁月,称为恒古。
清道模拟天地运行规则,在修士体内建立内天地,内天地不会随着修士的死亡消散,而是会以秘境的方式存在。修士吸收天地元气建造内天地,当内天崩溃后还会反哺天地,尘梦界的面积也因此随之增长,经过几十万年的演化,就形成了现在的尘梦界。
之后又经历了太古、远古、上古几个纪元,每个纪元间相差十万年,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古时期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四象境就是修炼的尽头,因为古就是在到达四象境后才得以飞升的,但之后却再无一人飞升。也就是距今十多万年前,尘梦界这片天地迎来了一次灵气大喷发,在那之后,高境界修士遍地都是,甚至出现了即使放在现在也不可思议的境界,那就是八荒境。
但即使是这样,也依旧没有人能够凭借清道飞升,其实在更久远的恒古时期,极道就一直存在,只是被归类到一些偏门的修炼方式中,被称为旁门左道。也就是在上古时期的末尾,距今不到十万年前,一个修炼极道的旁门修士白日飞升,从而引得大量修士转修极道。
人们称清道为断头路,因为修炼清道必须演化内天地,一片天地,想要从无到有,演化成为完整的世界,所需要的时间太长了,但修士的寿元有限,据说到达八荒境后,再想完善内天地到达传说中的九境,甚至需要十万年以上的时间,而目前活得最久的修士,寿元也从未超过一万载。
而极道却不同,它更依托个人的感悟,一朝顿悟,完全可以瞬间破镜,这点非常重要,历史上最早到达六合境的清道大能,年龄至少也要在一千岁上下,而极道修士进入六合境,像少华真尊这样的天才,一百年而已,之后的漫长岁月,他们完全可以去追寻那虚无缥缈的七杀境。
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清道想要加速内天地的进化,注定要消耗大量的宝材,天财地宝数量有限,修炼过程中就难免与人争夺,固然清道修士战力卓著,但与剑道之类的纯粹杀道相比,优势却也不大,所以也间接导致了清道的没落。
另外如今灵气喷发的大潮已经退去,天财地宝难寻,尤其是增长寿元的宝材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使得清道越来越难以修行原因之一。
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在上古的那场灵气潮汐中,天地间大部分的灵气都被清道修士练入内天地,所以才导致如今灵气的稀薄。
自从陈轩之进入秘境后,越发肯定了这种猜测,眼前这个八荒境大能的秘境,其内可以说是天才地宝无数,空气中的灵气甚至比紫级观的号称灵气最为浓郁的七峰还要稠密,这还仅仅是一个秘境,上古之时,八荒境大能虽说不是遍地都是,可也不比现在的六合境大能要少,近十万年的积累,一万个总要有了吧。怪不得人称无尽之海上有十万秘境,其中据说八荒境秘境就不少于一万个,只是由于七杀八荒秘境,其内规则完善,界壁消耗缓慢,所以才不显露。
想着想着,陈轩之的思绪便开始不受控制起来,他又想到了远在魔界大陆的通幽,这小子一看就不是省油的灯,可别带着本体涉足险地,如今仙体这边生死未卜,万一本体再死掉就什么都没了。
接着陈轩之又苦笑的摇了摇头,自己操心这个干嘛,假如仙体死了,神魂灰飞烟灭,本体死与不死又与自己何干?
“咳咳”
干咳声打断了陈轩之的思路,把他重新拉回了现实,清冷的笛声不知何时消失,自己仍旧骑在毛驴身上,举目四望,他这才发现,在小湖的路口处有一截枯木,上面盘膝坐着一位白袍书生。
书生看似二十岁不到,不过陈轩之知道,像这样的老怪物是万万不能以外表来判断年龄的。对方一身纯白色长衫,看似材质极为寻常,其上没有任何装饰,头发随意的垂于脑后,手中持有一根短笛。此人看起来是那样的干净通透,仿佛一块无暇的美玉一般。
“老朱,好久不见啊”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