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2)
提起与放下都是自我的选择
开怀居士 2018-3-26
谭汉:我发现这种情况。要摆脱对某种事物的执取,有时(可能不是全部)并不适合通过远离、避开、戒掉,这一类的方法来实现。表面不取了,但潜意识中贪嗔的能量还会强烈的涌动着。相反,尝试得到它,然后体会过程的辛苦和获得以后的过患、不圆满。再放下,潜伏的贪嗔会明显减弱。既然放不下,不如先提起来。师父,您觉得呢?
老师:戒律和你所贪爱的东西有关系,但是不是一对一完全对应的。有的人甚至尝过犯法违法的事情,并且难以摆脱,比如吸毒。比如嫖娼,比如行贿,又比如偷盗。
先不说世俗无止境膨胀的财色名食睡这些欲,先说最根本的法律。有句著名的话:打工这方面,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偷这种东西,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进看守所感觉像回家一样,在看守所里的感觉比家里感觉好多了!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里面的!要尝试多久,体会多久呢?给人带来痛苦的事情,所以要去戒,这个痛苦如果还在可接受的范围没什么可说的,要犯就犯了,只是说要犯到什么时候的问题。而那些剧烈而无法接受的苦果,应当反复思维,去想,去感受。
我们不是为了戒掉那些享乐而戒,而是想不承受那些不愿意承受的苦果,而选择放弃。这样才是真正的戒,要是没想明白,那戒不是真正的戒,你只是在遵守一些你没想明白的道理,那智能没有升起,说明戒也还没起作用。
谭汉:要说“真正的戒“,恐怕可能要具备看到因缘果报运作的能力,才能称得上真正,因为这成为理性和务实的选择了。
老师:戒的前提是你接受的教育,因为你接受了教育,你懂得了道理,因为懂得了道理,你知道这些事的因果关系,在业果智的支撑下,选择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控制,这样的戒才是成熟的戒,而不是只是遵守规矩。这就是为什么戒定慧,三脚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空有一个戒,就形成了一个宗教,或者一个法门。
很多世间的事情我们都没尝试过,并且能理性的选择不去尝试,这是为何呢?因为教育能传达智慧,虽然说被传达者,领悟参差不齐。
谭汉:讲到底,戒就是一种求乐避苦选择,具备业果智,算是高等的选择。我前面讲的“先提起,再放下“,应该也算一种体验后的选择。
老师:不是求乐,是避苦,舍乐,是舍去,不是求得。所有的前提是因为你需要,你自发的。你提出来我不愿意如何如何苦,因此被教育不该做某些事。如果你不觉得,也不提出,也愿意,没有人非得教育和逼迫你的,这是自我的选择。
其实修行,各人有各人的问题和道路,都是自我选择在决定着。你说的方法我不反对。只是前提是了知自我,了知自我的选择。影视文学作品里,经常有人说:我还有尘缘未了,我还无法位列仙班。说明他了知自我,了知自我的选择,并且做出了选择,并没有人反对他。通常艺术作品里,那些什么阎王啊,神仙啊,要不就是叹口气摇摇头,甚至有些会助他一臂之力,去了却所谓的尘缘呢。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