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三、尴尬(2/2)
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就是父母。不是恶意猜测,以这孩子在他父亲那边长期生活,性格和脾气可想而知。
蒲素走了以后还不知道那孩子要怎么和阿春闹。这也是蒲素到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些对不住她的因素之一。如果她不哄骗住孩子,安抚好他回去不要乱说,前夫知道了估计也会和她大闹。
别以为离婚了,两人没了关系,想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实际上,很多人不是这么想的。人类情感复杂的很,很多想法讲出来都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事实是很多事情不需要讲道理,很多人也不会讲道理。
蒲素这一走,又过了好几天,后来直到琳琳给他打电话,说是回桑海了,叫他出来一起吃个饭,他才再和她们见了面。
琳琳这个电话,肯定是和阿春沟通了之后,她才打的。蒲素都能想象到她听了阿春的表述之后,豪迈的拿起电话表示这就给蒲素打,把他叫出来……
琳琳叫他吃饭,饭桌上还表示从老家带了一些土特产,一口一个不值钱的老家特产,搞的蒲素不拿好像是嫌弃一样。只好说,等吃完饭一起去阿春家拿她带来的东西。
自从那天晚上把韦东踢走,两人之间是再没了联系。蒲素和她在一起时也不提,到是琳琳时常说一两句韦东,都是那种充满鄙夷的口味。意思就是韦东这种人就是典型桑海小男人,只想占女人便宜的猥琐之徒……
作为朋友,他不免要为韦东说几句,说她太偏激,像她这样天生丽质祸国殃民级别的美人,别说韦东,但凡男人都有想法。结果,琳琳立刻避嫌,看了看旁边的阿春,让他慎言:“姐夫,这话不作兴说的哦……”
之后他又去过几次阿春家,作为土特产回报,他买了不少有助睡眠的补品,也有广为传颂的洗脑广告产品。
琳琳的姿色确实是出众的。如果阿春都能赚的盆满钵满,那么按理说她应该更厉害才是。只不过走的路子不对,阿春依仗年龄和经历,担当起了组织者的角色,而且几方面的钱都赚了。
她在上班时候,另外还有长期饭票。好的场子里,妈咪收入很高的。之前就说过,桑海这个地方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每个房间她们一样收同等小费,甚至比陪坐一晚上的姐妹收的要多的多。一晚上几个房间,那收入真的是相当可观,再加上包厢费和酒水或者销售会员卡的提成,她一个月六位数并不夸张。
琳琳毕竟年轻,不懂事。小女孩顾家,大部分赚来的钱都交给家里了。平时大概又大手大脚,以至于没啥积蓄。老地方关门,以至于失业。老本行不想做了,只是没文化,又能做什么呢?
不夸张,很多字她都不认识,可以说一张报纸看不下来。这样的情况,在她这个年纪的人里,蒲素以前还只在部队里遇到过。
现在她老家那里也是富的流油,但那时候还不行,书都没念几年。
所以,人和人不平等。有些事情怎么后天努力呢?以马首富来说,他起码也是接受了基础教育。不仅如此,家里还培养他完成了高等教育。有了这个前提,我们然后再谈个人努力和勤奋这些,才显得比较有意义。
2000年了,时代不新不旧,社会上也需要知识储备了,没跟上的就很不容易跟上。而有知识基础的,迎来了极大地机遇。
再早一点的,那个时候年龄在中年,头脑活络的人,哪怕没啥文化,抓住一个机会也能成事。但是在那之后,光靠头脑活络已经不是之前那样了,需要很多因素的叠加。毕竟,已经进入计算机和网络时代了。
就算蒲素自己,就算是小混混出身,其实多少也是有点文化的。谈不上什么知识分子,但是也具备一些基础知识。哪怕经常看书读报,潜移默化中让他的见识和谈吐有些许增长。和人打交道起码不至于让人反感或者瞧不起。
不得不说,有些问题这些年来想过不少次。
就像一觉起来整个世界都井井有条,商业模式都井然有序,好像你能想到的都存在了。再加上,“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个真理,完全想不出任何点子来更进一步。
实际上,那句话确实是真理,亘古以来人类就存在,现在人所能想到的,尝试的那么多前人,几乎都做过了。
别的不说,计算机网络才存在多少年?那种搜索引擎里,你想到什么问题,突发奇想的那些想法,无论多古怪,只要你上去搜,就会发现你想到的、遇到的、不管有多么奇怪,都有人问过……也几乎都有答案!
看下来唯一可以突破的只有科学。但有的人一出生就已经注定,那些没有被选上的人,无论参与的多么积极,大多数的结果其实就是在一旁看看就好了。
所以,活到我这把岁数,虽然依然不迷信,但还是相信人的命运绝大多数是注定的。所有人无权选择自己的出生,你的出生就使得你的命运注定会与众不同。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呐,做人最要紧还是要有希望。
还是有少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据不完全统计:
2%的人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8%的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70%的人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世界公平吗?这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明白,过得好,它就公平,过得不好它就不公平。
哈哈!
</br>
</br>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