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王秋阳的五毛特效(上)(2/2)
“没什么,刚才杨导打电话我了。”
李教师笑道:“别不好意思,现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了。毕业的学生都在托关系,想演戏,你有机遇是你的本事!好好努力,别给咱们制片厂丢脸啊?”
“是。”王秋阳又和李老师寒暄了一下,这才转身又上了楼。
打开房门,王秋阳这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他的这间房不大,十二平米的单居室,不过有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房间里的家具也非常简单,一床一柜一桌一椅一电扇而已。
不过另外的家电可不便宜。
那一台电脑在九零年代可抵得上一辆车,另外还有彩电,冰箱,空调,游戏机,录像机……这在同时代的中国人眼里可是实打实的大款。
先冲了一个澡,换了身干爽衣服。王秋阳的酒意也随之消散,坐到了桌前打开电脑,调出一个文档。文档是许多图片串联起来的,如果仔细看,似乎是《西游记》。
的确。王秋阳打开的文档,正是“孙悟空”驾筋斗云的镜头。不过每一张图片中的“孙悟空”,抠图都非常粗糙,人物和所处的景物太过扎眼。
而王秋阳则是打开了另一个文档,将其中一个更加清晰,立体的“孙悟空”形象抠了下来,然后覆盖到了原文档之上。这让图像看起来舒服了许多。
王秋阳现在做的,正是在帮忙修改电视剧西游记的特摄图像。
八六版西游记特摄并不多,不过用得恰到好处。唯一的缺憾就是特技机问题。
八十年代初,央视从美国购买了一台特技机,以满足国内影视业的需求。但美国人缺德,故意少放了一个软件,导致用这台特技机的抠图都像纸片一样。
于是特摄问题,一直是中国影视业初期的最大难题。王秋阳也为西游记的特摄感到遗憾,可惜的是他本身只研究过一点红白机,并不懂特摄。
好在王秋阳“勾搭”到了一个精通摄影的美国女孩玛丽娅,她倒是对摄影技术有些许研究。
于是王秋阳请玛丽娅去西游记剧组帮忙。
玛丽娅很是热心,欣然前往。在见到那台特摄机后,杨导问她缺失的软件是什么?玛丽娅竟然毫不费力就说出了答案:AutoCAD。
AutoCAD,是一款3D图型合成软件。
它研发于一九八二年。著名的美国科幻片《终结者》就是用这款软件完成的特摄镜头,当真难以把它和《西游记》的画面想象在一起。
而操作这款软件的平台,王秋阳一听就乐了:PDF。
他没听错,就是PDF,一款在二十一世纪很常见的办公阅读软件。但在八十到九十年代,它属于高端软件,目前剧组中怕是只有王秋阳一个人能操作。
于是,西游记在继续拍摄的过程中,王秋阳从日夲购买了AutoCAD和PDF软件,让玛丽娅帮忙安装。之后他又向杨导提议,把原来的抠图覆盖。
杨导自然赞同,更是召集了剧组人员,在特摄的过程中找机会把原来的特摄镜头进行补拍。之后再由王秋阳用新的抠图覆盖原本的画面,把西游记做一次重置。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