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粘字诀(2/2)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但这牛皮是何物?没见过啊。
李松暗道:“糟糕,说漏嘴了,我忘了现在可没有牛皮这种东东。”
李松说:“总之就是要死死缠住敌人,拖敌待围。”
拖住敌人,等待围歼,众人点头:明白了。
李松说:“4路人马之间务必每天都要保持联系,才能像一个拳头那样打出去。如果各自为战,那就是一盘散沙,虽然可以自保,却不能消灭慕容廆。”
马隆是在戈壁作战过的,他问:“大漠中行军容易迷路,4路人马怕是不容易保持联系啊。”
李松说:“确实如此。所以我制作了指南针,有了此物,不用担心迷路。”
说着让刘琛拿出几个指南针,发给大家。
这指南针是一个圆形的盒子,将磁石打磨成细条,中间开一小孔,架在一根细针上,放在盒子内。磁石一头涂上红色,不论人怎么走动,最后红色那头必然指向南边。
掌旗的小校眼前一亮,走过来对李松说:“这指南针可否让在下一观?”
李松将指南针交给他,那小校反复看过,兴奋地说:“这个太好了,在下也曾任军中探马,在大漠、草原中打探军情,经常迷路,延误时机。如今有这指南针,就不用担心了。而且此物不过手掌大小,携带亦是非常方便。”
李松说:“是的,有了指南针,各路大军前进时就不会迷路,偏离方向。彼此之间联络的信使也要带上指南针,防止迷路,确保联系顺畅。”
李松注意到,在场诸位都没人提到司南,想来这司南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并没有在古代的军队中使用。
没有导航设备,军队在大漠、草原中作战肯定吃亏。当然,也可以依靠向导,不过熟悉地形的向导基本都是属于当地游牧民族,如果中途逃跑或者本身就是间谍,麻烦可就大了。中原王朝军队不愿主动出击,除了马战不敌游牧民族骑兵外,容易迷路也是一个原因。
此时,李松不由得又想起李广。想当年,已经60多岁的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也是因为迷路,耽误了约定的军期。卫青先是派长史拿了干粮酒食送给李广,顺便问起李广等迷路的情况,李广不予回答。接着,卫青又派长史紧催李广的幕府人员前去听候审问。应该说,卫青还是给了李广面子的,没有直接问罪李广。但是李广自担罪责,拔刀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以令人扼腕的方式结束了一生。如果李广有指南针,应该可以避免这种悲剧吧。
如今,有了马镫、指南针助战,又有粘字诀战法,即使是在野外对阵鲜卑骑兵,也可以说是稳操胜券了。作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