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看法(1/2)
在这位商界奇才的胸膛里燃烧的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哈默的一生从未停止越他在晚年使自己毕生的事业达到了鼎盛,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成为主宰世界石油业的“石油七姐妹”之一
在利比亚经过千辛万苦,西方石油公司成功勘探出日产高级原油十万桶的奥吉拉油田以及两个巨大的石油矿脉,西方石油公司以日产原油72ooo桶而一跃成为当地最大油井的拥有者接着,哈默又收购了欧洲几家大型石油运输、加工销售公司,成为当时西方著名的石油大亨
随着石油危机的爆,这两年哈默的身家是陡然攀升,一下子就翻了一番,光说资产,也是不菲了
和凯瑟琳这种投机客不一样,虽然人家不能搞到几百个亿,但是一年下来,有个十几个亿的纯利润还是简单的
“在我看来,中国一定是有非常巨大的商机的,去掉国家之间的互相之间的敌视,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的地方她的领导者有清醒的头脑,她本身也很具有潜力”
哈默点点头,对凯瑟琳的意见表示赞同
“中国不仅仅有潜力,而且还有商机,即便是现在的中国,我依然认为这个地方有足够的商机和可供我们展的力量”
凯瑟琳如是说
“天底下没有坏的买卖”
哈默这样说了一句,这算是对凯瑟琳的认同了
凯瑟琳知道,这句话几乎也可以说得上是哈默在苏联得出的经验
1924年1月16日列宁逝世,这对哈默继续在苏联的活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就在他考虑是否有必要继续留在那里的时候,他随便走进一家商店,想买一枝铅笔售货员给他拿了一枝德国造铅笔
在美国这种铅笔只值两三美分,在苏联却值26美分哈默大度地花了一美元买下了这枝铅笔在他的头脑中,已把这枝铅笔同百万美元的生意联系起来了
接着,他立刻跑去问当时的苏联教育人民委员克拉辛:“您的政府是不是已经制订了要求每个苏联公民都得学会读书和写字的政策?”
“当然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基本任务之一”
“假如是这样的话,我想要获得一张生产铅笔的执照”
事情就这样办成了,而当时的哈默还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制造铅笔他跑到德国和英国,花高薪聘请制造铅笔的行家里手随后哈默回到莫斯科选址建厂而世界最大的铅笔工厂,也就这样成了
“是的,这个世界没有坏的买卖,商品是经济流通环节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中国想要展,就必须要有市场经济,想要有市场经济就离不开商品只要抓住了中国人的需求,我们也能够卖给中国人他们想要的东西”
哈默听到凯瑟琳的这句话,深以为然
“但是我在中国,我感到有些疑惑……这里和我曾经待过的苏联有些相似,但是却又不完全一样”
“当然不一样了,两千年以来,这个地方都是世界经济和文明的中心,他们内心有一种和苏联人不一样的渴望……”
苏联人是战斗民族掌握他们的思想比较简单,对于这样一个能够用核弹封堵油井的牛x无限的民族,凯瑟琳也就不多说什么了相信在苏联呆过那么些年的哈默,对此的了解肯定比自己为深刻
“相对于苏联而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加的不同,他们主要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我们这边加的……委婉”
凯瑟琳如是说
“委婉?”
哈默也是有些思索
看得出来,这一两天之间,他恐怕也遇到了一些自己感到疑惑的事情
“中国人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数千年里面,他们文明达,人口众多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必须协调和处理好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这和西方不一样,西方自古以来的人口都比中国少太多了,所以西方世界也就不在乎这一点了
不管如何,在未来的年代里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中国都是很重要的
上辈子的凯瑟琳“有经验”……
不过现在的凯瑟琳,对于这种事情倒是不那么在乎了西方同样将人情,但是他们之间的表现,就比较直来直去了,不费脑子……
哈默这个时候在思考
而这个时候,凯瑟琳不由得看了看这个在中国被自己抢了“第一人”位置的大资本家
1921年初夏,哈默到达苏联在看到苏联马拉尔地区大量的白金、宝石、毛皮卖不出去,而粮食又严重短缺的时候,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下跌,便提议:以1oo万美元的资金,在美国紧急收购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oo万美元的毛皮和其他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被苏联高层采纳,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抵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受到了列宁的接见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格外重视哈默的提议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如果历史没有生变化的话,哈默在1979年这年来到中国,同样也得到了第一个在中国开采煤矿的外国人的位子,这人堪称是红色第一人了
而这个时候,凯瑟琳脑中突然闪烁了一下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