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抵达(1/2)
1978年1o月,《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选择了一个中国人
标题是“中国时代的形象”
文中惊叹:“一个崭中国的梦想者———他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有关于中国人的话题,在美国被炒开了
炒作什么的,最喜欢了……
这事情一出,立马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就好像之前,双方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时候一样:消息灵通的记者已通过各种渠道打探到了消息,他们迅聚集在白宫,想了解第一手资料但无论记者怎么要求,白宫方面都避而不见不甘心的记者们又跑到中国联络处,可那边也让工作人员把门关起来不见,只是在等待着约定的时间为了找一个适当的理由让华人来见证这一时刻,他们事先想好了以看电影为名来邀请
双方的态度变化,实际上是从尼克松时期就开始的
因为历史的转变,尼克松并没有遭遇水门事件,所以尼克松在第二次任期的时候,还是很有口碑的,再加上《金融法案》,这是成就了现在的尼克松
而所谓的中美建交3个原则、其实就是指美国与呆湾的关系,简称为断交、废约、撤军,以往屡次谈判都卡在这个关系上正因为尼克松总统接受了这3个原则,中美两国才加快了建交谈判步伐
不过在尼克松时期,双方的进展却也就这样了
虽然双方之间的关系已经很好了,可之后,问题就来了
在接下来的谈判进展中,双方取得的成就并不大,都卡在对台武器军售上,谈了1o多次也没谈下来
但……怎么说呢,苏联是中美友谊的桥梁这句话可一点错误都没有
在福特上台之后,苏联的安德罗波夫也差不多彻底的掌控了苏联的局势
而安德罗波夫在这个时候,也改变了对中国的策略
正因为这样,当里根上台之后他火急火燎的就对中国人做出了让步,准备将中国从苏联的怀抱之中拉过来
而中国方面也觉得可行,他们决定就这样子,先建交,建交之后继续谈判卖武器给海峡对岸的问题不过虽然说先建交,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也决不让步对他们而言,只要是原则问题决不让步
到了最后,甚至这个问题都写在建交谈判上,建交后继续谈判卖武器问题,甚至也写在建交公报上
……
阿拉斯加安格雷季埃门多尔夫空军基地
凯瑟琳正笑着和副总统老布什谈话
——对,就是老布什
自从里根当上总统之后,里根就让老布什当了副总统,也就是现在这样
而现在,老布什在这边也是准备迎接中国人的——因为专机将先在这里停留,然后等待七个小时之后,再前往华盛顿而老布什他们,还有记者,都在这里等着
“埃德森小姐似乎对中国有独到的见解,不知道您对于中国人这次的访问,有什么看法?”
老布什和凯瑟琳在就有关中国问题进行讨论
嗯,其实,这也是他们接下来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了
“我觉得您肯定对中国了解,您在之前,可就在中国呆过两年的时间呢”
凯瑟琳笑着
老布什不仅仅在中国呆了两年,而且还因为他当联络处主任的时候经常骑着自行车瞎逛,所以也被称之为“自行车大使”
“不不不,这两年的时间,我觉得我对中国的了解还是太肤浅了,但是您不一样,我从来没有看过谁能够如同您这样在中国这个地方如鱼得水”
老布什由衷的赞叹
“我在中国其实也没有什么”凯瑟琳这话在老布什听来,似乎有些谦虚的意思,但是凯瑟琳知道,事情还真的就如同她自己说的那样
在和中国人谈的时候,她是抱着万事皆休的准备,但是却没想到,最后事情却成了
而且,因为凯瑟琳的谈论,现在的稀土出口,已经给中国带来了全外汇收入的二分之一
“这次中国的那位天尊先生要到这里来,不知道埃德森小姐对他们有什么看法?”老布什又换了一个话题
“这个要看了,但是我预计,中国经过了前三十年的积累,后三十年必将一飞冲天”
“……哦?”
老布什对于这个论调有些奇怪
这也难怪,在很多美国人的眼中,前三十年的时间,中国根本就是荒废了
但是在凯瑟琳的眼中,却不是如此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