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章 血色之夜(2/2)
“轰……”
不知道是谁扔出去的手榴弹爆炸了 在那爆炸的闪光下 一群黄色的军装出现在眼前
“投雷 ”
突然之间 在那火光的背景之中闪现出老班长的身影 他的一只胳膊举着 手里抓着的却是陶土手雷 正如同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那样 这种轻而而且不占地方的圆柱形陶土手雷 每个士兵都可以用小挎包装一大堆
在闪光即将熄灭的时候 几枚手雷从火光里那些雄健背影的手上飞出
“轰轰……”
陶土手雷的爆炸与过去的手榴弹不同 在连续闪烁的火光里 看到得被炸的东倒西歪的 穿着黄色军装的日本士兵
“擂 使用擂那些狗.操.的 ”
有人埋怨 战争小说里粗口太多 大概这是一种受到过度儒家文化教育的 极度虚伪的人
战争就是铁与血 就是生命最后的呐喊 粗口 实在是再正常沒有的情况 沒有粗口的战争 才是一种奇怪的战争 甚至是一种虚伪的战争
战争里沒有什么“高大全”的形象 战争里有的仅仅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和尊严 进行着的最后的 充满了铁与血的呐喊
“一起看文学网首发 请支持正版阅读 支持作者创作”不笑生a群:35761481;邮箱:qljrjaaa@163.
此刻台儿庄的 被轰塌了的城墙附近 可以用电闪雷鸣來形容 因为那陶土手雷的数量 城头上的士兵们抛下來的手雷 可以用“下雨”來形容
正如同我们所说的 陶土手雷除过炸药之外 全都是极度廉价的 使用最简陋的手工业就能大批量生产的玩意 因此李宗仁吸取了藤县之战的教训 这一次给台儿庄的守军 配备了大量的陶土手雷
恰恰 西北军除过那威名赫赫的大刀之外 最喜欢使用的就是盒子炮与手榴弹 他们的突击 往往是身上挂满手榴弹的手枪队 那么现在有了数量充足的陶土手雷 就使守城变得容易了一些
别看陶土手雷不如普通手榴弹长 但它的装药量一点也不比普通手榴弹小 而且 因为使用了预制碎片技术 这种陶土手雷的杀伤力一点也不比手榴弹小
事实上 当时中**队使用长柄手榴弹的原因在于 中**队极度缺乏火炮 就算是所谓的德械师所装备的火炮数量 也远远达不到标准 根据记载 当时的所谓德械师应该拥有的炮兵团 被降级成了炮营
目光短浅的人 看不懂这里面的猫溺 更不可能通过现象看到其本质
这种选择的本质在于 中国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死人并不是一件值得领袖们担心的问題 因此不需要“法治”、“民主”、“公正” 反正都是些小小的 堪称“草木之辈”的屁民
这看起來似乎是发挥“资源优势” 事实上正如我们叙述过的那样 国与民之间的关系就像是“谈恋爱” 单相思毕竟是不能长久的少数 当伟大的委员长 失去了所有的崇敬里 就不得不去台湾一隅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真实表现
不知道在后來委员长是不是觉悟了 因为倘若按照他的划分 爱因斯坦这沒有官衔的人 算不算“草木之辈”呢
不管怎么样 反正此刻城头上的 不值钱的陶土手雷像是下雨似的落下來
根据濑谷支队的司令官濑谷启少将命令 借着黑夜靠近的日本士兵 面对城头上雨点似的手榴弹有点一筹莫展
黑夜成了城头上的那些中国士兵的最好掩护 当手雷像是不要钱的石头那样扔下來的时候 强悍如同鬼子兵一样的步兵们 依然抬着能够抢救的伤号 从火线上退了下去
因为扔手雷的中国兵 在黑夜下看不到 手雷的袭击 也不知道來自于哪个方向 机枪火力支援不知道该向哪儿打 掷弹筒也不知道该向哪儿轰 鬼子兵也不傻子 面对这样的情况想登上突破口 那是毫无意义的送死
他们需要的是照明弹 需要的是炮火的支援
“哗……”
天空里的照明弹如同打开了一盏灯 战场瞬间就出现在了城头上中国守军的眼里 城头上 横七竖八的倒着一些穿着土黄色军装的尸体 从颜色的差异上 能够轻易分清哪些是來攻的鬼子 哪些是战死的中国士兵
在这个时候 老兵班长再度喊叫起來
“开炮了 鬼子要开炮了 ”
在抗日战争时期 火炮的准确度相当低 尽管攻城的日本军队使用了从57毫米坦克炮一直到150毫米的重炮 台儿庄的城墙依然在这暗红色的烟雾里挺立着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