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粮战(2/2)
没有地?找镇公所啊。
这样南街村和雁‘门’口镇就开始建一些厂子。南街村的比较零散,都是小厂。
郭华在雁‘门’口建了一个医用葡萄糖厂。
民镇最差,因为他们没有钱,钱都在张‘春’手里了。郭华不想这个‘浪’费机会呀,就跑到张‘春’那里提要求。划一笔钱给我吧,我要建一个味‘精’厂。库里还有很多小麦呢。
张‘春’一听不对呀,怎么都在打小麦的主意。
于是把张霖越和郭华以及相关人员叫到办公室,因为南街村没有集体农庄,都是个体户,他们自己折腾,了不起失败。他们生活好,受点挫折没什么。雁‘门’口和民镇既要小心,就算是一场粮食战争打下来,赚了很多粮食,也是不能‘浪’费的。
六月,是个丰收年。小麦大丰收。连民镇也是如此。
郭华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果,小麦种换了,种植技术换了,有了农家‘肥’。加上风调雨顺。光建的四个大粮仓,全部装满了‘交’上来的“公粮”。也就是属于张‘春’的那一份。
因为民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欠着张‘春’钱,所以纷纷要用粮食抵账。
郭华就派人宣传,要给自己家的口粮留够,一日三餐不要节省,不然没力气干活。
河对岸,二十九团的辖区,因为打仗,好多都错过了农时,就是种上了,产量也很低。几个县都在闹饥荒,粮价飞涨。二十九团所在的沙洋镇也不例外。好在刘杰有很多的战利品,多的是银子。
民镇开始出粮食,还是大量的粮食。刘杰用从张‘春’那里得来的比市场低一成的价格打压粮商,压低粮价。
沙洋的粮价控制住后,很多粮商也发现了南张街和民镇的粮价低。粮商是不会压低粮价的。张‘春’对粮商没好感,所以按照市场价给他们,给刘铁的低两成。
一个月下来,粮商们撑不住了,纷纷低价出货,粮价猛跌。民镇又用低价收购粮食。
曾思敏因此赚得盆盈钵满。云龙镇的合作银行建好了,就在镇公所和财政所的中间。
曾思敏和刘杰之所以能够打赢这场局部的粮食战争,其实还得益于不方便的‘交’通和各地方现在都被各系人马控制,对粮食的流动控制极严。粮商们虽然通过各种关系调集粮食,但是不足以抵挡民镇。
七十万两白银,堆在军事分院的银行总库里,非常震撼。不过‘花’起来也如流水,各种矿产的订货,这是冶炼厂要的,电缆是郭华要的。橡胶和化工原料,是‘精’工所和化工所要的。钱‘花’出去,也不是没好处。南街村和民镇上来了很多的商人。
甚至一些商人到了雁‘门’口,贩卖一些小商品,购买这里的‘肥’猪。
税收多了起来,给老师,工作人员发了工资。这些人也是要消费的,只要消费就有税收。
曾思敏看着银子在人们的活动中进行流转,就感到一种玄妙的感觉。这是一种庞大而且受到很多种因素控制的力量。
所以曾思敏让手下的工作人员和金融所的研究院盯住每一笔钱的流动,要寻找里面的规律。
当银子下降到三十万两的时候,曾思敏想张‘春’和各方发出警告,要控制购进了。
于是经过一阵吵闹,购买开始削减。银两到了二十万的时候,开始稳定下来。基本做到了收支相抵。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