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满地】第三章【6部分】(2/2)
【家里还1个番茄汁鱼罐头,虾皮大葱炒鸡蛋、拆1只扒鸡、摆1盘火腿肠、打1听午餐肉,开1瓶翠溪老窖】
说到此间,不得不表一段旧话:
【汉赵街每层2个门,每个门里住若干户】
在80年代:
【各城市公产房大同小异,称谓却不同】
譬如汉赵街,叫做:
【‘公产共同承租居住房’,俗称‘公产房’,‘公共房’】
如果3间住3户:
【俗称‘3间3公房’。如果3间住2户,俗称‘3间2公房’,以此类推】
如果敲开大门,只有1间屋子:
【仅仅住1户,民间俗称,‘户地房’,所谓厅忽略不计,也有厕所】
如果敲开大门,2间屋子:
【仅仅住1户,俗称‘2间户地房’。如果3间住1户,俗称‘3间户地房’,以此类推】
那会子没洋房的概念:
【更不存在买别墅,都是单位分公房,可以低价租来住,厕所在厅,老式蹲厕公用。所谓‘厅’,就是杂物、破烂儿堆放间,冬季堆满大白菜、大葱、土豆甚麽的】
厨房大家共用:
【几十年前老公产房,没考虑设计煤气管道,首选煤气罐,用尽了,自己扛去换新。
如果不嫌更麻烦,每天点炉子,煤球或蜂窝煤。如果在房间点炉子做饭,夏天肯定中暑,确实没人这样做】
暂且闲话休提,书归正传。邻居泉二姐难得过来:
【喻默娘住此地,素来低调恭谨,深居简出,只要来厨房做饭,肯定荤腥、熟食。旁人眼里,这叫怎麽开心,怎麽过!泉二姐不由点头赞许,说话那感觉都不一样】
酒一上桌,关瑞冬满心欢喜:
【看看咱家,翠溪老窖!我跟家都喝那散酒,又享福儿了】
喻默娘手脚不停忙活端菜:
【闻听此言,腰杆子顺势硬了好些】
乐呵呵应对:
【唉呀,您太夸奖了,没有您好】
开饭了。喻默娘吃饭,向来有样子:
【说会子话,夹一口菜,笑容亲切和蔼,看眉梢眼角,端庄周正皮肤白,容貌相当大气】
关瑞冬性情中人,说着笑话,拉过侄子手:
【大伯父给的,放学啊,买好吃的】
关家比较特殊:
【瑞字辈同父异母兄弟,若私下里论,关瑞冬当然可以自称‘大伯父’,若按瑞字辈论,应是五叔。旁人如坠云雾里,家里人习惯了,肯定不糊涂】
大家是不是好奇,给地甚麽呀:
【80块钱,一共8张大团结】
作为亲戚,大家都不富裕,喻默娘惊了一下,马上伸手去拦:
【哎呀…您这是干甚麽?小孩子,哪里需要花钱!赶快,赶快拿回去】
关瑞冬咂咂嘴,回应道:
【咋这外道呢?我们老哥儿几个,还有咱妈一块儿给的,咱妈给20,让孩子买糖吃,正理儿!咱一家子,一口锅吃喝,拿着(咱妈,指关家奶奶,喻默娘的婆婆,当时主持关家日常生活)】
表一段题外话,1984年初,关瑞冬抽的烟:
【5毛1/每盒,80圆买近16条烟】
弓州的高等院校食堂,最贵不过荤食:
【一般2毛5,反正看见肉,用马勺给你来1勺。再贵几毛钱的荤食,钱多东西好】
假设某位学生想得开:
【每顿要6分钱/3两米饭,1块钱荤食,总计1块零6分】
假设每天吃3顿呢:
【合计3块1毛8】
那麽80块钱:
【够25天吃饭,剩5毛钱买盒香烟】
暂且按下闲话不提,再看这边厢:
【喻默娘实在感动,却没有好像通常那样,刻意让孩子说谢谢】
因为这个孩子:
【天性极度沉默寡言,除非来了亲戚,几乎不与旁人交流】
她不想孩子误认为:
【到了必须靠救济才能生活,虽然不富裕。如果误会家庭极度贫穷,很有可能形成心理问题,影响人格发展,导致一生心理阴影】
亲戚称谓指着孩子叫,是中国人的传统。喻默娘给亲戚点颗烟,笑道:
【大伯父啊,您太客气!这样远,跑来看我们,人心都一样】
这样一来,关瑞冬反倒很不好意思:
【唉呀,哪能这麽说话!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做了天大功德,里外里,给孩子买点儿零食,唉呀。
默娘,你好样儿的!玉龙娶了你,是祖宗积德修来的,跟我客气啥。啥时候过你门口儿,给口酒,我就享了大福儿】
亲戚讲话真诚,人心都有感受。喻默娘一板一眼回应道:
【大伯父啊,希望我们都好,不会忘记所有人】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