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三十七章 学历不高的徐勇被徐晨华屡次重用(1/2)
因为徐勇退伍出身,执行力强,被徐晨华委派到养殖基地工作,让他和基层政府打交道,提高业务公关能力。怎奈徐勇受限于日常工作,这些申报补贴等事情居然没有什么进展。
徐晨华很恼火,但是没有放弃培养他。毕竟是自家人,其父是徐晨华的亲兄弟,也是徐氏集团的股东。徐勇不愿意跟自己的老头一起共事,所以跑到江州来投奔叔叔。这然徐晨华很感动,能有年轻人来帮他当然是最好的事情。
黄总看出徐晨华的心思,养殖场的决策性工作都让徐勇参与。徐勇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提升。从养猪门外汉,慢慢成为行业伪专家。养殖场以前没有请专人负责技术,现在规范化管理请一个技术员势在必行。
“我跟你说,徐总,技术员是可遇不可求。我之前没请技术员,自己摸索每年还不是赚上百万。要是来的技术员心术不正,搞不好场子都要被赔光了。”黄菊花很不赞成招聘技术员。
徐晨华说现代化农业企业必须要有技术员做支撑,你那个老思路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黄菊花一个快五十岁的女人,她还要那么多钱干嘛!要不是被熟人骗了,她犯不着继续做养殖。那些负债迟早要消化完,她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对于做大做强做怕了,她入股大企业深深套牢了。还没她过去赚的钱多,人还受约束。
徐晨华的思路是上市,目前的体量和利润达不到上市要求。所以他只有不断投资在有利润的环节才能维系企业的扩张。大环境对养殖非常有利,猪价一路上涨远远没有到达猪周期的低谷。
徐晨华的这种求快的心理在木垭项目上栽了跟头,当时准备一次拿地2000亩,被韦麒麟否决了。韦麒麟看到他白云村基地拖累大量资金,摊子铺的太大,耗进去他不少资金。当初雄心壮志,准备用1个亿打造木垭观光园,支付项目装让费眼睛眨都不眨。接手之后,才发现现实很骨感。这里没有什么条件来打造休闲观光项目。搞种植也是不出庄稼,土地太贫瘠,花了几十万购买有机肥改土。这些成本都是沉默成本,不会有产出。
做农业需要很多资源来匹配:资金,技术,自然资源,市场需求,物流配送,单纯种植养殖企业他们没有什么销售渠道,很多时候是中间商贩来采购去批发零售。铮华农业曾经开门市拓展销售,很多时候销售的是批发商的产品,自由产量根本满足不了销售,深加工也是外采原料,多得钱去了,赚的看起来很可观,那些自己都沉淀在没有价值的设施里面了。农业生活设施不能抵押贷款,还不如人家厂房,商品房的价值高。
李明新背后充当顾问角色,徐晨华也让他参与木垭项目的管理。这让蒲萄很不爽,当年是韦麒麟请她来协助公关的。现在韦总生病了,徐总代管。李明新参与,这算什么事情呢?指手画脚都容易,做好事情未必得行。
“集团有些人背后出主意,说我们做不久。”蒲萄对胡璀璨和武建业说。
“合伙制企业麻烦多,老板多了,不是徐总一个人说的算。”
“他现在还敢搞一言堂啊,投资失误的责任都在他头上了。投资农业他越来越谨慎。有些人屁事不干,背后说别人。”
大家知道是谁在讨论木垭项目的问题,他们对程兆邻还是很放心,财务站的是客观立场,有数据做支撑,李明新完全是道听途说,木垭项目自成立还是拿了两百万的补贴作为建设资金。当时转让费是老板跟沧白文旅实业公司谈的,土地费也是协商的。成本摊高了,也不是蒲萄等人造成的。
“不管他们了,韦总说过铮华集团各种流言都有。身正不怕影子斜,有能耐把我们换掉。”武建业最反感他们背后说人的。铮华十大正能量看来对那些喜欢背后说话的是一种讽刺啊!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