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畅想(1/2)
建安学宫是依着淮水而建的。
魏明帝并没有将学宫放在洛阳,反而选择了许昌。
相比洛阳,许昌才更能体现建安这两个字的情怀。
他一直是个富有情怀的皇帝,如果一个人的爷爷、父亲,还有叔叔都是闻名于天下的文豪,甚至于天下人将鼎盛的文风赞美为“建安风骨”,那他又有什么理由不会念两句诗呢?
文人应当有属于自己的坚持,自认为可以当个优秀文人的曹叡拒绝了在洛阳建设学宫的建议,反而将其摆在曾经的许昌,也即长辈们在文学上焕发出无限光彩的地方,他相信在淮水的滋润下,更加灿烂的光芒将在此地绽放。
此时的淮水之上有一叶小小的扁舟。
建安学宫与淮水只隔着一片石柱,那片石柱是传说中周天星象的一部分,它们保证了外人也无法从水路潜入。
但视线是无法阻断的,识得本来面目只因不在阵中。
扁舟上的人一边欣赏着学宫的景色一边饮着酒,一边还有个俏丽的丫鬟为他捶着腿。
饮酒的是个看上去中年人。他的额准很高,国字脸,浓眉大眼,脸部线条极其坚硬,放在《相书》上来说,是那种注定要封侯拜相的面相。这人一身宽大的袍服,斜靠榻上,一手撑着头,一手举着酒杯,只差没有袒胸露乳,仰天高歌了。
说实话他确实想要搂着丫鬟仰天高歌,但他不太好意思在儿子面前展现洒脱不羁的精神面貌。
一个面目与他相差仿佛但线条却柔和些的小孩儿恭敬地在他对面的席子上箕坐着,身边是一盘零食果子也没怎么碰,那一双机灵的眼睛不住地往学宫的方向瞟。
中年人对着儿子说:“炎儿,你可知河边却是什么去处?”
那小孩儿最烦自己老爹问这种故作高深的问题,但没有办法,他简单思考了一下,然后试探地回答:“一所学校?”
中年人轻轻扶了一下额头,这孩子太老实了,还是得要趁此机会好好教育一下。
他伸出一根手指,严肃地晃了晃:“你说的很对,这确实是一所学校,但这也是大魏将来稳定的保证。可以想见,无数的英才会在这里被发掘,他们将在未来成为我大魏的基石甚而是擎天
之柱!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机会是平等的,但平等的机会就带来了一个问题。”
“寒门逐渐崛起,引发未来之大变?”
“不错,你说的很对。”司马昭赞许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挥挥手示意小丫鬟停止捶腿,站起身来走出船舱立到了船头,带着儿子向着学宫的方向眺望。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会发生什么样的大变呢?”
“我不知道。”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