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互联网兴起(2/2)
国内网吧出现的具体的时间很难确定,1995年前在很多地方已经在进行网吧运营了,只是没有直接挂名或者不是很出名而已,而且当时的名字不叫网吧叫“电脑室”,可以打局域游戏和休闲。
1995年之前,国内的网吧刚刚兴起,主要代表为上|海的国内首家网吧3c+t,此时的经营形式主要模仿台|湾的网吧,走的是网络咖啡屋模式,功能上大多只有上网终端服务和有限的游戏娱乐服务,部分网吧也提供饮料、食品等额外服务项目。
这时网吧用户对象大多为高校师生、企业职员以及外籍人士。
由于个人上网不便和所需的费用以及设备价格过高,网吧成为了人们获取网络资源的最好场所。
网吧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是1995年至1998年,这段时间网吧不再是单一的上网场所,开始向游戏类娱乐场所发展。
用户群体开始增加,不少时尚青年开始以网吧提供的游戏服务,作为重要的娱乐手段,使网吧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客源与需求。
服务内容也从开始的单机游戏为主,转变成上网服务,单机游戏由于有更大的上网用户群体扩充而成为了网吧的次要服务项目。
此时的网吧规模一般都维持在20至30台电脑之间,鲜有40台电脑以上的网吧出现,网吧的形式也趋于本地化和简陋化。
1996年11月,京城首体西门“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开张,成为京城第一家挂牌的网络咖啡屋。
随后“网吧”这个新名词迅速被人们所熟知。
自此,“泡网吧”就变成一种时尚。
网吧是internetcafe的中译,结合互联网与咖啡餐饮文化,兼具消闲娱乐功能。
据说,“实华开”是英文spark-ice的音译,意思是冰与火的结合:【中|国】企业想走上国际市场,成为西方经济、文化的融入者,就要在冲突中优势互补,需要冰与火的结合。
网吧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的发展起来,与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
1986年,京城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搭建【中|国】学术网,并于1987年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1989年【中|国】科学院开始承建“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中|国】科技网(cstnet)前身。
1994年4月,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
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今年1月,电信总局通过卫星和【美|国】第三大通讯运营商sprint合作,在京城和魔都开通两条64k专线,向公众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中|国】互联网开始商业化和普及化。
也因此,今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
国内的互联网虽然起步很慢,但发展的很快,今年3月【中|国】电信注册商标,5月瀛海威等isp公司成立。
到明年的时候,全国所有省会城市都接通了互联网,互联网悄然走入人们的视野,国人开始走进互联网世界。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