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报考院校(2/2)
苏浩道:“将来干什么,虽然我对娱乐圈没什么了解,但前世我也听过“北电出导演,中戏出演员”这句话,要不选中戏吧。”。
北电出导演,中戏出演员,这是大家一直以来的印象。
其实也不是说北电教出来的演技就不行,中戏没出过好导演。
只能说这种说法很片面,不够深刻。
这其实是两校风格不同,教育理念不同的侧面反映。
虽然都是以喜剧表演体系为基础,有共通之处,但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上还是有明显不同的侧重方向的。
在表演上,北电注重镜头前的表演,侧重点是影视方向,在教学方面,北电的宗旨和理念一直都是表现派为主,方法派为辅助的路子.
北电不赞成演员去带入这个角色,这样会对演员本身造成很大的伤害,他们讲究的是游离在角色之外,我去掌控角色,这样的路子。
这样的方法演员的演技合格了,但很难成为经典角色。
中戏更注重戏剧、舞台剧的培养,在教学方面,中戏是方法派为主,表现派为辅助,而且还掺杂很多体验派的东西。
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舞台范十足,台词功底也都很好。
纵览整个影视圈,被大家成为老戏骨,还有人艺、国话这些话剧舞台中的名角大部分都是中戏出身。
纵观中戏和北电这么几十年下来,公平的说,中戏的演员的确出色,胜北电一筹。
因而导致一些大导演在拍电影时,在拍戏选角时优先考虑中戏的,实在没有合适的,才考虑北电的演员。
即使这些导演是北电毕业的,也是如此。
当然北电的导演厉害,这个自不需要多说。
第四代导演大多为60年代从北电、上戏毕业的学生,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黄|健中、滕|文骥等。
到第五代导演,往小了说,第五代导演就是特指北电78级导演班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哥、张|一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
巨大的人脉,整个影视圈,从电影制片,到电影发行,每一个环节都有北电人的身影,不夸张的说,北电占据着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
而且北电有自己的电影厂——青年电影制片厂,青年电影制片厂成立的目的就是给学生教学实习的机会,给教师实践的机会。
......
苏浩疑惑道:“听你话的意思,是让我考北电了,你不是想让我成为天王巨星的吗,北电在表演方面不如中戏。”。
卍:“我是想让你成为天王巨星,但那得有人找你演戏,有人捧你才行。
再说就是你真的成了天王巨星,你能红多少年,人不可能一直红呀。
所以我这么想,先积累资本,然后当演员,再当导演。”。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