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渡江去寻渡江人(1/2)
青州汨江洪涝之事早已传到了青州知州的耳中。
这青州知州姓魏名收,倒是个清廉爱民,百姓口里的“好官”。这汨江洪涝第一天他便率人由几百里外的东宁县城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足足用了五天四夜,终于是到了汨江这里。
可他带了千人官兵奔赴而来,洪涝却已然平复。了解后才知大水早在两日前便已然退去,此番无论是百姓性命,还是家畜稻田。全都无恙,只像是下了场大雨一般。
他还心生奇怪,想当初汨江不是没有犯过洪涝,可也都是少则七日,多则半月甚至一月都是有过的。怎么这次不到三日,大水就退了?
没了大水,青州知州魏收也放下心来,打道回府。无非就是多跑了一趟,只要百姓无事,对他来说已经算是要谢天谢地了。
只是这一路奔波,劳累了这些官兵,魏收心里多少有些过意不去。但他不会说出来,只能回去的路上尽量慢些这千人官兵轻松一些。
回途的路上魏收心里还犯着嘀咕,他从汨江畔渔村的百姓嘴里多少也有些耳闻。
说是一个道人乘羊皮筏渡江时,江里忽现身长几十丈的大蛇。这道人镇压了大蛇,才使得汨江洪涝得以平复。
魏收身为朝廷官员,自然也知道这汨江一些传说。可不过也都是当做民间传听听也就算了。
可如今都出了“道士压大蟒”的说法魏收也不得不好好斟酌一番这事情的可信程度。回途之前,魏收吩咐手下亲信四处打探情况。
结果一个比一个夸张,就连什么剑仙斗蛟龙的说法都出来了。夸张程度最小的,也就是道士渡江压大蟒了。
无论是哪个说法,魏收都觉得不可信。几十丈的大蟒他可是闻所未闻,又怎能让他信服。
近随一阵马蹄声,一身着黑袍青衣,黑袍后绣着“拾贰”二字的清秀男人驱马追上魏收,勒马抱拳道一声“大人”。
魏收派出去的十二亲信太保,最后一人也回来了。魏收点头,低声道:“可有何消息。”
那亲信太保催马上前,“大人,属下找到了那个撑筏老翁了。据他所渡江的一共有四人。一个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的小乞丐,一个约摸有六七十岁的老乞丐。一位美若天仙的白衣持剑女子,还有一位就是身着祥云道袍的道人了。”
魏收皱皱眉,“说下去。”
太保点头说下去,“那老翁所说的过程与其他人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更加详细了一些。据他所是那道人在大水汹涌的时候执意要过江,没人愿意载他渡江,他这个无依无靠的老翁才会答应载他渡江。
渡江一半时,那白衣道人提了个很无理的要求他让老翁在汨江上停住羊皮筏。老翁也照做了,随后那道人一剑劈开汨江三十丈,这才引出来了江中大蟒。
不过据撑筏老翁所那大蟒不知几十丈。因为他眼睁睁看到大蟒首尾撞在了汨江两岸,汨江宽有八百余丈,这大蟒恐怕只会更长,而不是区区几十丈。”
魏收的眉头皱的越来越厉害,本来他认为这就是百姓们口口相传出来的夸张事情罢了。而如今渡江的人都这样甚至更加让他感到不可思议。
事有蹊跷,他身为青州知州也不能就这么不管不问。魏收勒住缰绳,整个千人队伍也都停了下来。他心里盘算一番沉声道:“魏十二,你现在同魏一赶回渔村,渡江去追上这四人。打探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如果可以,就把人给带回来。记着,先在渔村休息好,再去渡江也不迟。尽力而为就好。”
魏一和魏十二两融立即应声道:“是,属下这就去办。”
魏一、魏十二并不是他们的本名,只是魏收身边十二太保自从追随魏收之后,便更姓为魏,依次按资历高低,排出长幼兄弟。老大魏一,资历最长最久。而资历最短,同时也是年龄最小的,也就是他魏十二了。
魏十二虽然资历最短,但和魏一其实也差不多多久,无非也就是几个月的功夫。可就是这几个月的时间,就有了个长幼先后。魏十二也对其他十一位兄长格外敬重,而其他十一太保也都很疼爱这个年龄最小,资历最短的“十二弟”。
两人返回渔村的路上,魏十二不解问道:“大哥,你说那汨江里,真的有蛟龙吗?”
黑袍后绣着一个“壹”字的魏一摇摇头,一手拿缰绳,一手压了压腰间金鳞走蟒刀,眼中也是写满了不解,“我也不太清楚,早些年只是听老人说大夏八十一条江河龙脉,每一条都蛰伏着一头能布雨驱云的蛟龙。那时候年纪小信以为真,后来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也就不信这些东西了。”
听着魏一说的这故事,魏十二抽了抽嘴角,似乎有些不屑一样说道:“什么布雨驱云的蛟龙,我看也就是被什么山野村夫看到了大一些的水蛇就以为是蛟龙现身了。就像这次,居然连道士压蛟龙的说法都出来了。这算什么?当是什么神魔演义的不成?”
魏一笑笑看着这个性子有些暴躁的十二弟,“倒是也未必,我这边调查大多数人都是说一个武功极高的道士打扮的人乘一羊皮筏渡江时,江里大蟒作祟,那道士这才出手镇压大蟒。也没有十二弟你说的那么玄乎,江里藏条大蟒还是很有可能的。”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