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风终雪止(1/2)
隋文帝一袭对襟沧龙跃腾图案的阔袖便衫,端坐在样式简约的书桌前。桌面上的文房四宝周备齐全,只有如小山似的黄本奏折略微凌乱。
宫人提着刚取来的几块烧炭,打开铁炉的炉门,手脚麻利地放入。
“启禀陛下,车骑将军梁素请求觐见!”
一身材矮小,皮肤黢黑的宦官。低着头,垂着腰背,尖细怪异的嗓音打破了墨书房的寂静无声。
正在批阅奏折的手腕稍稍停顿,轻轻活动几下。
“宣。”
宦官应承时的姿态卑下,腰背又低了几分。
宦官很快便回,身后带领着一名只着便衣的中年男子。
“老臣梁素,见过陛下!”梁素和隋文帝间隔一尺止步,他面目肃立,弯膝拜见。
“爱卿快平身!赐座,斟茶!”隋文帝话音刚落,即刻将手中的毛笔放在砚台之上。
“谢陛下!”
梁素安稳落座,又道:“太子殿下也已平安归来,陛下大可放心!”
“跟着你这名智勇双全的老将一同回朝,朕放一百个心!太子人呢,怎么不见他来看朕啊?”
“太子殿下去了罗坚殿。”
梁素并不多虑,直接如实回答。
隋文帝冷声哼笑,面上看似和颜悦目。饱经世故的车骑将军梁素,敏锐地觉察到。有一股隐隐克制的怒气,在墨书房内缓缓扩散。
差下有余的宫人,只剩一君一臣,谈论军事结合文政方面的利弊决策。
大约过了半柱香的时间,那名宦官又前来报:“陛下,玄阳司陌满奇门外求见!”
“快宣!”
隋文帝握拳轻咳一声,神态飞快恢复自然。
半明半暗的烛光倏忽一晃,一道身形高瘦的人影缓缓而来。他身穿黑白交错的简式袈裟,一袖乌黑,一袖纯白。脖颈间佩戴着一串共一百零七颗的佛珠,颗颗珠圆玉润。左掌而立,血檀念珠挂于右手四指上。思量之时,大拇指习惯性随心轻掐。
纯透的肌肤比窗外飘落的雪还要泛白,双唇没有一丝血色。清浅剔透的褐色眼眸,全身散逸着纤尘不染的纯净。
北周武帝时,杨坚承袭父爵。宣帝继位后封其为上柱国,渐握实权。
陌满奇自年少起,便勤学阴阳星象和五行卜卦,名扬四海。世人传说他,已精益到知过去晓未来,也仅是传说而已。后被杨坚亲请出山,专为他在朝中运筹帷幄。
直到大定元年,杨坚抓准时机,篡夺了北周大权。建朝后设立玄阳司,以陌满奇为掌司。主为帝王预测国运凶吉,副为宫中贵族卜名占姓。
与天音师人鱼具泪同般,不必太过遵守朝廷与后宫中繁文缛节,此条,是隋文帝只专准于二人的特权。
陌满奇一眼便可扫过旁侧就座的车骑将军梁素,对他点头示意。回过头朝隋文帝轻微躬身,便已是行过礼数。
“竺晓啊,你素来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次竟亲自跑来一趟。说吧!是所为何事啊?”隋文帝唤着陌满奇鲜为人知的字号,乐道。
“陛下新皇登基,已更廷换代。如今我朝有百万精兵强将捍卫,众多文江学海的官臣保障。虽说社稷安如磐石,但要稳固江山,祈明降福、设醮(jiào)还愿之事也不可忽视!”
陌满奇双唇一张一合,慢条斯理地陈说着,右拇指轻轻向下掐动了几颗念珠。
“老臣还是孩童那时,便知晓般若寺的声望在民间极高,日日上山求拜的人数不胜数。一顿苦思冥想,为何一个小小的寺庙会有如此多的信徒?”
梁素说到这里,端过茶杯小抿一口,又继续道:“原来,自民间传闻,老学五派之一的王禅始祖,曾出外云游。路经一草庐,便请求暂居了几月。草庐的主人是一位六根清净的僧人,见他灵识慧根难寻。始祖大喜,便授予半生所学!”
“那位僧人,便是创立般若寺的文纯主持。”隋文帝恰好时机接道,微微出神,貌似在追思昔日的记忆。
“因此,臣提议。可创建一处用作祈愿求福之地!”陌满奇道。
隋文帝闻后不语,嘴角有些抽搐。迅速在脑中思虑:此举有益无害,可筹备伐陈迫在眉睫。规模修建的太过狭窄简略,会有失皇家的风范。壮丽奢华至极,免不得会兴动大量劳民!
最紧要的是,这得需要多少银子啊!这可…如何是好?
罢了!竺晓难得开口吁请一次,依了他便是。
“哎!”隋文帝一声哀叹,瞬间打破了这场沉寂。
隋文帝本想在心中默默慨叹一下,却无意地发出了声。
车骑将军梁素不敢太明目张胆,只悄悄瞄了一眼讯即移开,继续若无其事地喝着凉茶。
“承蒙陛下赏识器用,可否能将此重任交给臣来办?建立此地一切所需的财物全部由臣承担,只要陛下颁发圣旨准许,派兵监守即可!”陌满奇心中着实无奈,一字一句,板腔正眼。
他不入地狱,便只好我入。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