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汉帝国远征军(1)(2/2)
“殿下,这样可以了吗?殿下?殿下!”
任海济的连续呼喊终于让陷入呆愣的尼禄回过神。
仿佛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尼禄大声道:“啊?诶?哦~很,很好。对。就,就这样。汝做的很好。就这样跟余走吧!跟随余返回余的家!”
---
一支庞大的船队沿着海岸线向北逆风而行,处于船队中央的战船无论是船体还是上层建筑,甚至连最上层甲板与主桅杆都被铁甲覆盖。战船中央最高的主桅杆顶端,汉帝国巨大的鲜红龙旗迎风招展。
走向远海的汉帝国水师一级战船——斗龙舰。
“斗龙舰”体长超过六十五丈(220米左右),船宽一十六丈(55米左右),一比四的修长体型以及五根主桅杆与前后两根用以悬挂三角帆的副桅杆,让它在海上拥有无以伦比的速度与灵活性。
“斗龙舰”体型巨大,满载之后水线以下进两丈(7米左右)。船体内除底层压仓舱外,分为三层。每一层在船体两侧各配有十架巨型弩炮。
在战斗时,“斗龙舰”会先侧向面对敌船,在远距离尝试用舷侧弩炮砸沉敌船。一旦敌船接近,船上配备的士兵们会躲在长层建筑内,通过像墙垛一般的射击口向敌船上的士兵射击。如果这个时候敌船还能保持战斗力继续接近,这才会进入接舷战——当然前提是敌船上的士兵,有能力登上“斗龙舰”高高的甲板。
其实很多时候“斗龙舰”根本连船上配备的弩炮都用不上。因为汉帝国的敌方水师舰船都是些只能在河流与近海中航行的小船。真要与“斗龙舰”开战,体型巨大的“斗龙舰”只要一个全速航行,外加左右转向,光是掀起的海浪就足够打翻那些小船了。
因此“斗龙舰”的作用与其说是负责海战,不如说是向四周小国炫耀汉帝国国力,震慑四周那些对汉帝国心怀不轨的宵小之辈,以及警告那些妄图在海上抢劫汉帝国商船的海盗。
“斗龙舰”略微高起的尾侧甲板上站着三个人影。
一身白衣,耷拉着双眼,一脸毫无干劲表情的陈庆之。
内穿连环甲,外罩素罗袍,腰佩青纹长剑的秦翰。
身穿棕色硬皮甲,扎着头发的方巾上有着环形金龙标准的戚继光。
“大帅,我军已到达倭岛。前方便是‘邪马台’国。不过‘邪马台’没有能停泊‘斗龙舰’的港口。大帅之后只能换成小船登陆了。”
戚继光是汉帝国渤海水师提督,大约40岁左右。常年的海上生活,让他身材壮硕,肤色黝黑,脸颊泛红,额头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从外貌看,戚继光比他的实际年龄更老一些。
然而就算年龄几乎是陈庆之的一倍,但在面对陈庆之时,戚继光依然双手作揖,毕恭毕敬地向陈庆之报告。
“渤海水师”原本负责守护汉帝国北部内海的安全,抵御来自海上的威胁。但在汉帝国的海上大发现时代开启后,“渤海水师”扩大为“北方水师”。统领大小战船三百余艘,负责守护北起高丽岛,东抵倭岛,南至长江口的海上航路。
不过与同时设立的“南方水师”相比,“北方水师”就属于后娘养的孩子,没人疼,没人爱。
“南方水师”光是作为船队旗舰的“斗龙舰”就有六艘。其余大少战船不下三千艘。整个水师分成十二支船队,日夜不停在海上巡逻。
毕竟汉帝国“南方水师”负责守护的海域与航路更宽阔,更密集。为了保护庞大的海上利益,就需要庞大的海上武力作为后盾。
所以在汉帝国,人们依然习惯将小小的“北方水师”称为“渤海水师”。意思是,只能在内海这个小池子里航行的船队。
戚继光只是一个水师提督,而陈庆之则是天子陛下钦点的大军主帅。外加有深受天子陛下信赖的宦官秦翰为监军,在一旁看着。戚继光不敢在陈庆之面前失了礼数。
天知道那个宦官监军会在天子陛下面前,怎样评论自己……
“啊?啊~”
陈庆之发出意义不明的一声长叹,随后俯身爬在栏杆上。他耷拉着双眼看着船队右侧的陆地。
麻烦!麻烦!真是麻烦!小师妹和先帝一样,尽找些麻烦的事给我。
陈庆之将视线移向下方甲板处。一群身穿汉帝国制式明光铠的士兵们则是挤在船舷侧,看着出现在眼前的陆路,兴奋地大声叫嚷着。几个身穿特殊盔甲的人,则是站在人群后方,默默看着面前的陆地,不知在想些什么。
陈庆之耷拉着双眼,看着那些身穿不同服饰的年轻人。
啊~啊~虽然这些人是由我亲自挑选的,武艺与才学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他们能像那群普通士兵一样,表现的兴奋一点,反而能让我安心啊~
希望其中不会有像小师妹那样的问题人物……
唉……暂时能放心的就只有子龙与陆文龙两人……
这次出征倭岛,还真是多灾多难啊……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