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你二大爷永远是你二大爷(2/2)
小女孩坐在龙椅上,不停向刘彻点着自己的小脑袋。
“那么,传天子令,退朝!”
“恭送陛下~!”
满朝文武百官齐齐跪拜。小女孩从龙椅上跳下,飞一般跑向大殿侧门。刘彻依然维持着双手捧剑的姿势,跟在小女孩身后,缓步走下高台。在走进大殿侧门时,她还故意停下脚步,扭头扫了眼大殿内的百官以及不知该做何种表情的突厥使臣。
轻哼一声后,刘彻带着微微扬起嘴角的笑容,迈步走入大殿侧门,消失在百官众人面前。
---
陈庆之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这个动作吸引了他身边众人的注意力。就连李白也放下了几乎不离手的酒壶,看着陈庆之。
“喂!子云小子。你在想什么?”
“嗯~嗯~王大人,李祭酒。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奇怪?”
“对啊!”陈庆之停下了自己用手指不停敲击桌面的动作,“很明显突厥人是来试探我大汉对他们的态度。试探我大汉是否还像以前那样勇猛善战。但是既然突厥人敢试探,就说明他们对自身实力有点自信。先不论这份自信是真是假,与突厥人同为草原上游牧人的蒙古人为什么会没有一点反应?”
“?”
陈庆之的话让王玄策与李白两人不由低头思考起来。
的确就像陈庆之说的那样。一旦突厥人成长起来,不再满足于待在他们的西方草原上,那作为他们的邻居,占据了草原中央最肥美土地的蒙古人应该是最紧张的人。但是从李白的口述中看来,蒙古人似乎并没有将突厥人的消息传递给大汉。
“可疑,非常可疑。”
陈庆之自顾自做出了总结。
“蒙古人的实力可能已经凌驾于突厥人之上,所以突厥人的崛起并没有让他们感到威胁。而另一种可能……蒙古人也同样已经不再满足于待在草原上。他们和突厥人一样,也想南下!而突厥人就是他们用来试探我大汉的石头。他们是在‘投石问路’!”
王玄策立刻紧皱双眉,看着陈庆之。
如果事情真得像陈庆之说的那样,那问题就严重了。
大汉国力强盛,兵多将广。并不害怕与敌人交战。不过因为至少在表面上,蒙古依然是大汉的盟友。在没有确定蒙古人谋反前,大汉没有出兵的理由。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种等待才是最痛苦的事。
“哈哈~子云小子。你果然和你的老师一样是个聪明人。有你在,就没有什么要让老夫担心的。刘彻那小女孩就交给你了。”
“李祭酒,求你放过我吧。”
陈庆之哭丧着脸,看向李白。见对方依然没心没肺地喝着酒,陈庆之略微思考片刻后再度开口。
“李祭酒,其实我还有一件事,一直想不明白。希望李祭酒能为我解释一下。”
“哈哈~居然还有子云小子你想不明白的事?你不明白,老夫就更不明白了。”
“不。这件事只有李祭酒能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陈庆之收起了一贯的懒散表情,睁开双眼看着李白,神情凝重。
“哦?说来让老夫听听。”
在李白眼中,陈庆之和他的老师一样优秀。能难住陈庆之的问题一定是大问题。
李白自认在诗词歌赋上,自己能回答任何问题,不过除此之外的问题,他只能表示自己爱莫能助了。而陈庆之并不是一个对诗词歌赋有探究的人。所以李白并不认为自己能解答陈庆之的疑惑。但他同时也对能难住陈庆之的问题略感好奇。
对,李白只是略感好奇而已。他一生的兴趣就只有舞剑与饮酒。就连诗词歌赋也只是闲来无事玩玩而已。
“嗯……李祭酒对当时发生的事了如指掌,就好像在大殿上亲眼见到一样。不过在我的记忆中,李祭酒是那种从来不会上朝的人。所以我很奇怪……”
“?”
“李祭酒大人,当时到底在哪里看到‘护国公’教训那群突厥人的?”
李白差点将嘴中的酒水一口喷出来。努力咽下嘴中美酒后,李白用袖口不停擦着嘴唇。双眼则死死瞪着陈庆之。
我说,子云小子。看你一脸认真模样,老夫还以为你会问出些什么难题?结果就问这么无聊的问题吗?
“老夫当时在大殿的横梁上。毕竟刘彻那小女孩是老夫的好朋友。既然老夫在皇宫内,既然有胡人进入大殿,老夫自当保护好友周全。”
与李白认真回答陈庆之的询问不同,王玄策则是给了陈庆之一个白眼。
虽然我一直在要求你认真、努力。但你这认真、努力是不是搞错方向了?!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