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护国公(2/2)
“不……不行……”
坐在龙椅上的小女孩立刻将自己的小脑袋摇得和个拨浪鼓一般。
“但,但,但是……”
少年还想说什么,可“但是”了半天也没说出口。就在这时,大殿内响起洪亮的声音。
“赵王殿下。区区胡人,不需劳烦你动手。老夫我也很久没动手了。”
一人影迈着沉稳的脚步缓步上前,随着他迈腿的动作,每当他脚掌落地,大殿内的地面便微微一阵颤抖。
看清上前的人影后,大殿内文武百官立刻后退两步,为人影让出一片活动空间。
“护国公”秦琼德高望重,只要是他的要求,没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
突厥使臣看着走来的雄伟男子。
男子身高几近一丈挂零,发须皆已泛白,面容略显消瘦,棱角分明。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皱纹。明明已经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双眼不见一丝浑浊,目光如炬,挺直的身躯如松柏一般挺拔,脚步更是沉重,稳健。男子内穿暗金甲,外罩青色素罗袍,腰系淡白丝绸带,背后还背着一对金锏。
“护国公”秦琼是参加早朝的文武百官中唯一能披甲持锐,不穿朝服的人。这是昔日汉景帝给他的特权。
之见秦琼大步上前,来到突厥使臣众人面前后,解下背负的金色双锏,单手握住双锏向旁一递。武官队伍中立刻走出两人,恭恭敬敬双手捧起一锏,同时高举过头后才缓缓后退。
金色双锏乃是汉景帝亲赐之物,赋予秦琼“上打昏君,下打谗臣”之权。见此金锏,如见汉景帝亲临。哪怕当朝一品大官,秦琼都能用这对金锏先斩后奏。即便刘彻犯错,秦琼也能用这对金锏教训之。
别说着对金锏来历不凡,光是单锏40斤(大约是现在的64斤)重量,也不是一个身材瘦弱的小小宦官能长时间举过头顶的。
昔日秦琼家住山东济南历城县,是历城县一个小小的捕快。并非因为其才能只能作为一个捕快,而是因为家中老母尚在。为人至孝的秦琼不可能离开老母,远赴异乡。
秦琼武艺出众,又为人热善好施。好友几乎遍布天下,黑白两道受过他恩惠的人不计其数。
在山东流传着一句童谣。
胯下黄骠马,马踏黄河两岸。
掌中一对熟铜锏,锏打山东三州六府半边天。
孝母似专诸,交友塞孟尝。
人送外号“神拳太保”。
说的就是秦琼。
随后汉景帝登基,准备与匈奴决战,广发天下召令。
得知汉景帝召令后,秦琼家母教训秦琼道:自古忠孝难两全。现在既然我大汉需要天下能人志士,吾儿何故担忧老生这一副臭皮囊。国家,国家。自当先有国,后有家。去吧,去吧。去为我大汉扫平北方边患。
于是秦琼便告别家中老母与妻子,在历城县县令与诸多同僚的依依不舍送别中报名参军。那个时候秦琼25岁。
在之后的岁月中,秦琼跟随李靖一路东征西讨。灭匈奴,破楼兰,平天竺。历经大小战役数百余场,未逢一败。其武勇、忠义深得汉景帝喜欢。与李靖,诸葛亮,狄仁杰一起被汉景帝视为自己最值得信赖的臣子以及好友。
汉景帝在时,常常带着他最喜欢的小女儿刘彻去四人家中拜访。对秦琼来说,刘彻即是他的君主,也是他的学生,更像他的孩子。
现在一群塞外胡人居然妄图娶走他的君主,他的学生,他的孩子。向来好脾气,乐于交友、助人的秦琼大怒。
秦琼不停活动着手腕,以居高临下的鄙夷眼神看着矮他至少半个头的突厥人。
“尔等,谁先来?”
说实话,如果秦琼真想教训这群突厥人的话,根本不用他亲自动手。只要他在江湖上放句话,就说“一群突厥人让我很不高兴”,很快大汉黑道上的人物就会出面让这群在大汉势力范围内的突厥人过得生不如死。不过秦琼帮助别人从不求回报,所以为人正直的他从没想过要用这种手段来教训面前这群突厥人。
突厥使臣身边,之前不愿跪拜天子的年轻人向前走了一步,不过被突厥使臣悄悄伸手拦住。于是他怒瞪使臣,不甘得站在原地。
见突厥人站在原地没动,坐在椅子上的突厥使臣也没有说话,秦琼再次开口道:“一起来也没关系!”
李靖依然闭着双眼,偶尔伸手缕过自己的山羊胡须。
诸葛亮也是依然微微眯着双眼,不知道在想什么。
到这里为止,很多人都已经知道突厥人想干什么,也知道“护国公”想要干什么。
突厥人是在试探,试探大汉是否还像四十年前灭亡匈奴时那样充满锐气。
“护国公”也是在试探,试探突厥人到底有什么自信敢以大汉为对手。
就算当年讨伐匈奴的我等都已经老了。我大汉也不是你们这群胡人能抗衡的。
就让我这个花甲老人来告诉你们。老狗也有几颗牙。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