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零七章 中国速度…(2/2)
“这么严重!”
“一点都不夸张,要是没有他就算咱们有整套的图纸宝船也得在几年以后才能下水。郑司令曾经跟我说过,他第一眼就认出了那是宝船的图纸。”
“这么说,他一直。。。”
“对,他一直在坚守他的信念,哪怕机会渺茫他也在一直坚守。”
“真是难为他了。。”
孙承宗见吴强岔开话题也跟着岔开了,虽然现在这里没有外人,但有些话心里清楚就行了不能说的太明白,这些话要是传出去会对那个黄安不利。
“说说吧,你们2个一起来绝不会只为了给黄安说好话那么简单,一定是有什么想法吧?”
“孙老,您真是高瞻远瞩,一下就发现了我们的来意。”
“我终于知道张雷胡扯的本事是跟谁学的了,我一直以为你们2个比较正经,没想到你们一样的油嘴滑舌,刚才还批评我呢,这功夫就说我高瞻远瞩了。”
“嘿嘿,那不是跟您来开个小玩笑吗。”
“说说你们的想法?”
“孙老,我们想利用这次机会做一次宣传。不但要奖励黄安和那些工程师们,而且力度还要大。这次奖励不光是名誉方面的,物资方面的也要有。”
“你们的意思是想叫皇上奖励他们?”
“对,最好是皇上亲往造船厂参加剪彩仪式,要是皇上实在走不开就得麻烦您老前往了。”
“皇上能不能去我不敢打保镖,但有张雷在也差不了多少。”
“我是必须去的,我这辈子能看到宝船也是我的福气,能参加剪彩更是我的福分。”
“张雷,你明天就出发,一定要说服皇上去南京,这是为开海的一次宣传,也叫那些老古董有个心里准备。”
。。。。。。。。
那3个人对视一眼,看来这个孙老是有些兴奋过头了,连老古董都出来了。
“孙老,您先别急,我们还有下一步计划。”
“快说,凡是你们提出来的我都支持。”
“我们想下次西洋,以国家的名义。”
“时间上是不是急了点,北面还没有完全安定,国内的情况也不是很好,这个时候下西洋是不是。。。”
“孙老,北面您不用担心,咱们辽东有5个师,随便去一个就能打的他们满地找牙,之所有我们还没有动原因您也知道。”
“至于国内就更不是问题了,有阶级就有对立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我们选择这个时候出去更能转接矛盾,也有利于经济的复苏。”
“主题是什么?”
“叫国人了解世界,改变国人的世界观。顺便组织一个商队,咱们大明的商品在西方还是很受欢迎的。”
“就这么简单?”
“当然了,主要是为了宣扬世界和平,叫他们都知道咱们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
孙承宗才不会相信他们的鬼话,因为那2位说到和平的时候都是一脸的阴笑,眼睛里更是冒着绿光。他还知道张雷平时给下面那些将军灌输的是什么思想,那绝对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
但他相信,他们想改变国人的世界观是真的,组织国人经商也是真的,这确实有利于经济复苏,也能转接国内的矛盾。
至于什么宣扬世界和平那是纯粹扯蛋了,以他们以往的作风,只要你听话咱们就和平。要是你不听话,那就打到你和平,反正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只能占便宜。
“宣扬世界和平!”
“嗯,这个主意比较好,咱们华夏民族确实是热爱和平的。纵观历史,咱们还真没有主动攻击过谁,那怕就是最强盛的时候也是被动反击,偶尔主动一次也是可以的。”
。。。。。。。。。
“诶,孙老,您真是,啥也不说了,来,我们敬您一杯。”
吴强有点语无伦次,这个孙老不但开窍了,而且说的比他们还阴晦。
“嘿嘿,其实你们说的对,只要咱们百姓过的好管他们死活干什么,那的百姓过的好不好是他们皇帝该操心的事。”
“你们都说了,世界就这么大物资的总量就那么多。他们吃的多咱们吃的就少,咱们吃的多他们吃的就少,这两种要是叫我选我当然选咱们多吃。”
“来,孙老,我们在敬您一杯。”
“你们别给我整多了,我还没听你们的具体计划呢。”
“其实也没什么计划,还是和以前差不多。”
“以前是走一路抢一路,现在是走一路卖一路,他们要是动小心思,那就真对不起了,只能用咱们的方式宣扬和平了。”
“具体的计划没有,想法总该有吧?”
“我们是这么想的,这次出去主要是为了探路,因为国人对世界观还不是很了解。”
“军方要去很多人,海军就不要说了,他们训练的这么长时间也该出去走走了。陆军方面,主要是一些将军和一些基层的军官,只要他们对外面了解了下面的士兵就好办了,这也是为了将来准备,以后我们会在外面大量驻军的。”
“那民间呢,主要是哪些人?”
“这次也是我们第一次组织,所以不能带太多的人,主要就是那些大的商会和一些成功的商人。只要他们眼界开阔了,下面的小商人也会跟着受益。”
“商品嘛,还是以能代表咱们中国特色的为主。比如说,瓷器,丝绸,茶叶,这3样是主打产品,在以一些地方上具有代表性的为辅。”
“不错,你们说的这些确实具有代表性,也关乎很多人的收益,只要能打开销路,下面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过。”
“时间定了吗,什么时候出发。”
“半年,半年的时间。”
“这次是以宝船为主,它是国家的象征,也能代表咱们国家整体的造船水平。可它刚刚建造完成,还没有正式的下水。从试航到晒装,半年已经是我们压缩最短的时间了。”
“行,有准信就行。”
“我这次去南京就不回来了,我回京城住上一段时间协调这件事,尽可能把政策传达下去,必要的时候你们也要出面。”
“那就谢谢孙老了。”
“该说谢谢的应该是我。”
“来,为了大明的未来干杯。”
“干杯。”
本书来自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