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九十章 造桥计划(2/2)
张雷的话一出口把2个老头吓够呛,尤其是孙承宗。他不懂得造桥,可他知道12辆马车并在一起走需要多宽。
“张雷,本来我是不应该参与的,可是真的有必要造的那么宽吗?”
“当然有必要了。您老想想,要是辽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50年后会是什么样。宁远又是处在辽西走廊的重要位置,以后这条路是整个北方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您不想看到各个桥头堵车吧。”
50年后什么样他不敢想,但是10年后什么样他能想的出来。要是真按张雷说的那样连续发展50年,那每个桥头都会堵得死死的。
“郭老,您的意思呢?”
郭老心想,我能有什么意见,当然是越宽越好。要是真的修成12车道,那将会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建筑,自己也会名声鹊起。
“郭老,郭老,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张雷看着他老半天没说话问道。
“总指挥,您确定要修成12车道吗?”
“确定,不光这条河的。凡是在这条要道上的,都修成12车道。”
郭老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是在京城过来的。从京城到宁远,不说有100条河,也有80条。要是都造成这个规模得多少钱?
“困难不是很大,只是这费用。。。”
费用不用您担心,张雷打断了他的话。“这是民生大计,我们一定要考虑长远。不能因为费用问题,而影响到以后的出行。”
“总指挥,我很佩服您的所作所为,也很佩服您的魄力。可这是几十座桥,不是几座。要是都按您的那个要求,费用会高的吓人的。”郭老还是心里没底。
“高的吓人,您说说要多少银子,看能不能吓到我?”
“我没有实地考察过,现在还不能给您准确的数字,但没个几百万两的银子想都别想。”
“其实,费用也没有您想的那么高,我们可以用水泥代替糯米浆。这东西不但物美价廉,而且性能只强不弱。”
“这水泥我也听孙老说过,可他说这东西产量不是很高。”
“产量高不高是相对而言的,现在一天的产量也有几百吨,换算成石就是几千石。我要把这些水泥首先供应给学校,桥梁和水利。”
“我想,每天几百吨的产量,能供应上你们的消耗吧。”
“张雷,那吴强的船坞怎么办?你一点都不给他,就不怕他揍你?”孙承宗在边上开着玩笑。
张雷听了他的话也是一脸的无奈。
“孙老,您不了解船坞,那是个耗水泥的大户。就他那,没有个十几万吨你休想把他填满。就我现在一天几百吨的产量,投在他那里连个泡都不起。与其那样,还不如先可这面来。这面都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而且时间上还不能等。就只能先委屈吴队了,等南票的水泥厂投产了,在供应他那面。”
“你说的很有道理,要是先供应那面真的可能就两面都耽误了。你放心吧,要是吴强难为你,我去和他说。”
“那到不用,这事是我们计划好的。他也知道,这面关系到百姓吃饭的问题耽误不起。”
“郭老,我今天找你来不是以为南河的事。”
“那是因为什么事?”
“您跟我走吧,孙老,您也去。”
一天以后,大凌河畔。
“你是想要我在这条河上架桥?”郭老望着眼前的大凌河说道。
“对,有困难吗?”
“困难不是一般的大。这条河的河床很宽,河面不宽但水流很急。为了安全需要,我必须离河床很远的地方开始架桥才行。”
“郭老,有没有别的可能,就是说换一种架桥的思路。比如说,钢筋混凝土的大桥。”
“钢筋混凝土大桥,什么意思?”
“您看看这个。”张雷说完拿出了一张大桥的图片。这是他们在船上电脑里截下来的,他想对于一个顶级的造桥师傅来说,应该能看出点什么?
“真没想到,世上居然还有这般的大桥。”郭老拿着拿着图片眼睛眨都不眨的看着,嘴里还在喃喃自语。
“总指挥,这座桥建在哪里,是谁设计的,我想拜他为师。”
。。。。。。。张雷还真是服了这个时代的人,动不动就要拜人为师。
“咳,郭老。这是我老家的一座大桥,至于是谁设计的我就不知道了。我只能给您提供这么多的信息,剩下的只能靠您自己了。”
“实在有点可惜。不过有了这张图纸,我能想明白其中的诀窍。”
“那您尽快,我会提供一切您需要的东西。钢筋,水泥,只要您需要我就能满足您的要求。”
“我尽力。”
“不是尽力,是一定。前面还有辽河,浑河,巨流河等着您。”
郭老听了张雷的话身体就是一震,他明白这个总指挥的意思。既然你能收复整个辽东,收复大明失去的领土,我修几座桥算什么。
“好,我一定办到。”郭老重重的说道。
本书来自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