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他是含蓄的人,不在乎声名(1/2)
有上品元晶顶着,木子贤提升境界,节省下不少能量点,加之仙然、顺心、心燃、如意不停地输血,储蓄已经超过7000万点。
大致翻看了一下来源记录,顺心的贡献占了大头,军方以及全社会都在马不停蹄地做着基因提升。
短短一个多月,提升人数超过10万,效率不可谓不高,规模不可谓不大。
除了收获海量的能量点外,木子贤的心中也倍感自豪,自己都觉得自己好伟大!
一周以内,还要赚3000万点,才能破亿,他不免在心中又打起了杨老头的主意。
再上一次新闻连播,应该就差不多了吧!
动不动就打领袖主意的人,除了他,也是没谁了。
。。。
与此同时,首都,华盟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长,以及七八位理论物理学、数学、发动机工程学等领域的院士权威,相约聚首在科技部会客厅。
会客厅里的气氛,热烈极了。
一群七老八十的老头子,吵吵嚷嚷,激动异常,显然是受了什么大刺激。
其中,工程院院长李向南尤为兴奋,嗓门最大,底气十足。
他是聚变发动机领域的开创者、奠基人,十年前,临危受命,主持新一代航天发动机的研发工作。
科学院院长曲直,并未掺和进去,背着手,在会客厅里来回踱步,显得有些焦躁。
不一会,科技部女部长王清也急冲冲地赶了过来,同她一道而来的,还有安全部部长赵惠东。
刚进会客厅的门,一群老头子就围了上去。
“王部长,安全部找到人了吗?这个‘李贤’到底是谁?能不能尽快给我们做一次学术讲演?”
曲直的动作敏捷极了,一个健步就堵在了王清的面前,迫不及待地问道。
木子贤的三篇论文,走安全部的‘渠道’,以‘李贤’为笔名,三周内先后发表在《应用材料》、《数学期刊》、《科学》三项核心期刊上。
这三篇史诗级的论文,直指当下反物质发动机技术的关键难点,对于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说,自然是耀眼的无法直视。
因而,很快引起了几名有扫刊习惯的专家的注意。
几名专家纵向深挖出‘李贤’的所有论文,又横向传递给业内同行、权威,相互讨论印证。
链式反应形成,发动机技术领域的‘核爆’发生了!
很快,悦州大学碳纳米材料实验室,就依循《碳纳米阿尔法改进型材料的变种在常温超导材料制备上的应用》这篇论文,制备出了一种命名为‘贤式一型’的石墨烯材料。
对其阻抗温度曲线作了详细测定,以最快速度,形成一篇数据详实、论据有力的验证型论文。
并花钱上刊,迅速发表,抢占了一号位‘沙发’,顺利蹭到了一把‘青史留名’。
事实上,缺乏实验论证的过程,如果没有安全部的‘渠道’,木子贤的论文是很难通过顶刊编辑的那一关的。
若他能完善这一实证过程,再发表,无论从学术成就上讲,还是专利获益方面,都将更加完美。
然而,木子贤是谁?缺钱吗?
体质是戏精,专业是逼神,能照猫画虎把论文弄出来就不错了,其它与装b无关的事情,根本不用想。
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悦大材料实验室的一名博士生,在bbs上八卦了这项成果及其重大意义,一夜之间,被顶上十大。
很快,转载大军行动起来,各大高校bbs、部分门户网站相继出现‘李贤’的名字。
。。。
西盟数学研究院的动作也不慢,享誉世界的大数学家冯德尔斯曼,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在高温等离子体轨迹预测上的应用》公开发表三天后,便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
仅从数学的角度看,不得不承认,李贤先生的论证过程充满了灵动和美感,对偏微分工具的理解和应用,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层次,将千禧年难题的解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事实上,我在没有看完全文的情况下,就多次忍不住在稿纸上写下了赞美的辞藻。
然而,论证完全文后,我却沉默了,陷入到一种难以表达的情感中。
此篇论文,无疑将对热核聚变、反物质淫灭等极端反应应用技术的提升,以及黑洞、中子星等极端星体的理论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李贤先生似乎并未对他自己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倾注热情,而是仅仅将之作为一种科学探索的工具,对工具本身的重大改进,他显得毫不在意,几乎到了无视数学界名誉的地步。
作为一名数学家,我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也许这就是东方文化中的一种含蓄?
亦或是他本就是个不在乎声名的人?
如果可能的话,我很期待与李贤先生的会面。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东西方各大媒体,对冯德尔斯曼的评价争相转载,事件进一步发酵,愈演愈烈!
而作为当事人的木子贤,他含蓄?他不在乎声名?
狗屁!
他正在数钱!
系统屏幕狂暴刷屏,虽有疑惑,但很快乐。
海量的能量点夹杂着一大堆各民族特色的人名,一波又一波的涌来,不断地将他带向愉悦的**。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