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计定三郡(2/2)
仍被困在包围圈中的的两千余汉中士卒见主将已逃,却并没有放弃抵抗,竟然爆发出强大的战力,死死拖住赵云和魏延。二人为了尽量减少伤亡,也只能小心应对,好不容易才将这两千多人消灭殆尽,竟然无一人投降。赵云和魏延来见诸葛亮,三人均心有余悸,诸葛亮言道:“当年黄巾之乱,张角纠结数十万大军,其中就有黄巾力士。传言这支部队临敌之时,有进无退,战力彪悍,不死不休。亮本以为是狂言,今日观这汉中士卒,方才信这邪教之术,不可小觑。”赵云和魏延皆点头附和。
不过既然杨任已经引兵逃往上庸,众人皆按照既定计划,由诸葛亮守西城,赵云和魏延领兵追击。待二人走后,诸葛亮独坐城头,心中对裴行竟然也有了一些佩服:“这裴行竟然能够在我计策之上加以变动,达到意想不到效果。此举虽然有些不够君子,但非常之时,也不失为最好的办法了。”
杨任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如漏网之鱼,奋力率军杀出重围,稍一清醒就大呼糟糕。前方就是上庸,自己只剩下五千余兵马,此番这申氏兄弟和豫州联合,给自己设了一个大大的圈套,自己该如何是好?杨任有心择路返回汉中,但手下禀报后方赵云和魏延又率军即将追至,不得已只能先往上庸方向而去。
上庸城中,申氏兄弟闻西城失守,惊慌不已。忽然手下来报,言有一军自西而来,打汉中旗号。申耽申仪闻之大喜,总算把援兵派来了,二
人商议由申仪前去迎接。这申仪兴高采烈地打开城门,出城相迎。杨任本来正望着城门发愁,正打算绕城南下,忽然见城门一开,有一将率人出城。杨任细细一看,以前见过!正是申仪。这下杨任气不打一处来,心说你这肯定是准备说降我了吧。不过你太小看我了,我杨任宁死不降。不过能够带你一块上路,也是一件快事。
想到此处,杨任下定决心,吩咐手下士卒准备冲杀。申仪来到近旁,拱手施礼:“杨将军,远来辛苦。啊,你干什么?啊——”话没说完,一声惨叫,已经被杨任挑在枪上。申仪所带士卒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汉中军一拥而上,瞬间被屠戮殆尽。城头上上庸士卒都呆了,心说怎么回事?汉中军不是援军吗?此时,赵云和魏延引军杀到,命手下士卒大喊:“今有援军到此,尔等身处重围,还不早降?”一句话弄得杨任大怒,心说我先杀入上庸,据城而守,说不定还能够谋得一线生机。遂率军冲向上庸城。上庸守军一听,坏了,这汉中军已然和豫州结盟,大事去矣。一方面拼命抵抗,一方面飞报申耽。
汉中士卒身处绝境,再次小宇宙爆发,硬是用人命闯开了城门,杀入上庸城。城中申耽闻兄弟被汉中军杨任所杀,又痛又怒,也顾不上守城,率领全部人马要去为兄弟报仇。一时间双方在上庸城中杀得难解难分。裴行闻上庸城中有变,命廖化试探着攻城,轻而易举拿下东城门,随后按兵不动。赵云和魏延拿下西城门后,也停止前进。上庸城中上演了一出荒诞大戏,本是联军的杨任和申耽大打出手,前来攻城的豫州军却在城头看戏。裴行也上了东城门,找了把椅子坐在城头,悠然自得,心说如果诸葛亮在旁抚琴一曲,当是快事。
过了片刻,裴行见城中百姓受池鱼之灾,死伤渐多,心下不忍,传令众将开始收网,控制事态,将厮杀的两军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平民伤亡。此时,杨任和申耽已经对上了面,双方大战数十回合,在彼此喝骂声中也听出了事情真相,心知已然上当,不过此时谁也无法收手,只得硬着头皮厮杀。汉中军长途跋涉,连战连败,终究抵挡不住以逸待劳兼之保卫家园心切的上庸守军,逐渐不支。旁边围观的荆州军见状好死不死的对着上庸守军来了几轮弓箭齐射,像一个敬业的裁判一样,尽力维持两军平衡,而厮杀的双方就像被逼上拳台的拳击手,你一拳我一拳,打得是两败俱伤。
战到最后,终究是上庸守军占了上风。那杨任一个不慎,被势如疯虎的申耽一枪从马上扫了下来,身边亲兵趁机一拥而上,将其乱刃分尸。眼看双方战事接近尾声,豫州军开始好整以暇的进入战场,进行收尾工作。
汉中士卒死伤殆尽,只剩下数百伤兵苟延残喘。那申耽清点士卒,一看只剩不到千人。看到逐渐逼近的豫州军,心下黯然,命手下将其捆上,自去见裴行请降。裴行深知这东三郡中,申氏一族颇有威信,也不为难他,亲自为其松绑,依然让其任上庸太守,倒是让申耽深感意外。
闻听杨任一万大军全军覆没,杨任更是战死沙场,汉中上下震动。张鲁急招手下文武商讨对策。与此同时,数名骑兵从穿过阳平关,在汉中守军的引领下,直奔南郑。为首一人,正是韩遂手下第一谋士成公英。
(本章完)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