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箫声 上(1/2)
后宫里从来都不缺闲言碎语,没一上午时间,各宫娘娘几乎都知道芷昭仪一早到参政殿威风了一回。
唏嘘不已的同时也不禁同情倾颜。
御前奉仪虽是绝色美人却不显山露水,本本分分从不招惹是非兴风作浪,想来是容貌太过出众招了芷昭仪妒恨才惹祸上身。
太后听闻消息并未作出什么特别反应,只是私下和翠屏姑姑一起时,淡淡说了句“果真是易家的孩子……”
没了下文。
此为后话,按下不表。
心惊胆战的一天终于过去。
早上过后安顺几人手脚异常麻利,晌午时分参政殿里的玩闹的痕迹就打扫得干干净净。
受了惊又累了一天,倾颜早早让他们散了去休息,萧遥劈紫芊那一刀下手太重,紫芊晚膳时分才幽幽转醒。
紫葶将事情始末告之,紫芊跪在倾颜面前又是一通痛哭,倾颜白天才见过这阵仗不想晚上再来一次,让碧竹将她劝回房,耳根这才清净。
倾颜心绪繁重想一个人静静,让萧遥替她守门,将自己关在书房。
早上的字练到一半,砚台里的墨已经干透,亲手点了些水慢慢磨,一时间参政殿里只有研墨的声音回荡,安静极了。
倾颜仔细回顾自己进宫这些时日发生的事。
进宫第一天贸贸然在太后面前失了分寸,必然让太后对她的急于依附的心思有了微词。
只是这深宫高墙,她孤身一人想要寻个靠山可以理解,而且太后身体已经见好,想必太后不会太在意,也许已经淡忘了。
后宫之事她初来乍到不便过多干预,段贵妃大权在握,连苏德妃也要避其锋芒,她若突然插手后宫必当引起段贵妃不满。
段贵妃在后宫经营多年根深蒂固,且又有丞相依仗,牵一发动全身,届时不仅是后宫,前朝也必与她难堪。
再者,她自己下意识抵触过问后宫之事——她总有一种感觉,她若过多干涉后宫,日后怕是更难抽身。
前朝中,丞相乃百官之首,朝中重臣多为他的门生,皇帝大多决策只要丞相提出异议,必定引起群臣附议,倾颜进宫至今已经见过皇帝无数次摔杯子。
而与丞相分庭抗礼的翊王手握二十万兵权,深受将士拥戴,而且翊王是先帝遗诏亲封异姓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翊王是先帝为姬靖煜留下的助力。
皇帝登基不过几载,根基尚浅,若想坐稳朝堂掣肘丞相,还要多多依仗于翊王。
想到皇帝,倾颜至今摸不透这位天下最尊贵的男人的心思,当真是帝王之心深不可测。
若说他威慑天下,丞相一党在朝中势力日益做大却不见他有任何举措;
若说他昏聩无能为虎作伥,却又十分勤政爱民,有时抓着些不痛不痒的奏折刁难她,像有心试探又像漫不经心。
倾颜原本的打算落了空,打起一百二十万的小心谨慎整日和皇帝周旋。
既不能太出众让皇帝过分关注,又不能让皇帝觉得她一无是处还不如早早纳了后宫。
将中庸之道诠释得淋漓尽致。
伴君如伴虎,古人诚不欺我。
倾颜笔下不停,她近几日一直在默记《孙子兵法》,前世里父亲是个古代文学研究者,对古文化的爱好简直到了如痴如狂的境地,所以对子女的教养颇有些与众不同。
别人家的小孩还在背《三字经》的时候,她已经在和弟弟比赛背《道德经》看谁背得快了,到后来已经能把《史记》一字不落地背写下来,还是那种咬文嚼字的文言文。
想到这里,倾颜惆怅起来,算起来,“纪舞”——也就是她的前世,已经死了十五年了,也不知父母弟弟可好?
当初她“弃文从舞”和父亲闹僵,最后死在舞台上,对他们定然是个不小的打击。
想想也可笑,她抛弃了的东西竟然成了这一世安身立命的筹码,父亲知道了不知会作何反应。
她现在一有闲暇或是心绪不宁便在书房默记,《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她打算日后一一记下来。
现在她在姬靖煜身边韬光养晦,但谁能保证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呢?趁现在情势尚不严峻,她要好好谋划才好。
夜色降临,倾颜放下笔,拢了拢身上大氅独立殿外。
她身子尚未调理好便长途跋涉入了宫,严寒料峭的季节她竟有些畏冷。
袖口衣襟上的毛皮细绒在风里微微拂动,银白月光洒在雪上晃得人眼晕也让人分外清醒,吹卷起来的雪星尘般飘散在风里,宁静安逸。
太安静了,安静得让人胡思乱想。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