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剪花枝(中)(1/2)
();
张子健琢磨了一下,“用文雅点的话说那样显得丰满匀称,用老百姓的话讲,那样显得特瓷实,用我的话说,那样显得……”
张子健迟疑了一下,看了高俊松一眼。
“说啊,我听着呢。”
“那个显得很性感”张子健鼓足勇气说了出来。
高俊松先是一愣紧跟着哈哈大笑起来,而且笑的欢畅。
张子健摸了摸后脑勺也跟着笑起来。
“你小子就是钻进女人堆里,当心哪天出不来的!”
“呵呵,高市总,其实欣赏美和占有美是截然不同两个不同概念!想当年孔子见南子,还天厌之,更何况我一个世俗人,所以看看就好!”
张子健讲的是孔子见南子的典故。
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妖艳多姿,而且男女作风不太检点。
后来孔子见南子,史记中记载很详细又很简略。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
这段话意思,南子在葛布做的帷帐中,孔子进去后,向北行礼。
南子在帷帐中还礼,佩戴在身上的玉器相互撞击发出清脆的声音。
孔子说:“我本来就不愿见她,现在既然不得已见了,就得还她以礼。”
子路不高兴了。
孔子立马辩解说:“我如果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让上天杀了我吧!让上天杀了我吧!”
《史记》中的这段话,原本也看不出什么问题来。
奇怪的是,司马迁先生为什么把会见时的情景描述得这么具体,连“环佩玉声”也没有忽略,但会晤的具体内容却一个字也没有!不免产生了疑问。
柏杨先生在《君子和小人》一文中对“子见南子”有过这样幽默的描述:孔丘先生见了她,不知道搞了名堂没有。
归来后身轻如燕,神色有异,被仲由先生看出苗头,问了一句,做贼的人,心情都虚。
孔子先生当时面红耳赤,赌起咒来曰:“天厌之,天厌之。”
天厌之者,译成白话,便是:“教他不得好死。”情急至此,可见事态严重。
孔子见南子原本算不得一件大事,既没有谈政治,也没有谈六艺,会晤并没有形成白皮书之类的东西,只要四个字——“子见南子”——就可以了。
但是司马迁先生却用了大量的笔墨记载这件事,这本身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史记》记载史实还是比较客观的,相信司马迁先生不会说假话。
但是孔子是至圣先师,可能司马氏还是手下留情了,也可能是有意为之,让后人自己去揣摩。
高俊松听到这句话,用手指点了点张子健。
“你小
子你能言善辩,还真是!”
随后指了一下旁边,“哪里有把剪刀,拿起来一块干吧!”
于是两个人拿着剪刀,弯着腰在枝两侧修剪起来。
高俊松一边修剪着,一边和张子健闲聊。
“说到形状和结构,咱们人类社会也是有各种形状和架构的,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结构多以金字塔型居多,这个权贵们最喜欢了,因为可以高高在上,享受亿万众生的供养!多少人为了爬到金字塔尖上,拼个你死我活,头破血流,可最后还不是草冢一堆湮灭了啊。这种架构的最大弊端就是不稳定,周而复始的崩溃,每次都要推倒重来!”
张子健静静地听着,品味着高俊松话语中的含义。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