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探废院(1/2)
();
吴国吴国,两个太阳。
一个姓徐,一个姓杨。
这是吴国的童谣。
这也是吴国的现状。
唐昭宗景福元年,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据扬州。
至天复二年,剿灭孙儒后,杨行密拜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吴王,建都广陵(即扬州),称江都府。
其坐镇江淮十余年,招集流亡,奖励农桑,使江淮一带在连番大战后迅速恢复元气。虽则当时大唐皇朝已经日薄西山、摇摇欲坠,但自始至终,杨行密依然奉唐为正朔,未有建国改元。
而后,大唐天祐二年,杨行密去世,其子杨渥嗣位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兼侍中、弘农郡王。但杨渥喜好游玩作乐,其亲信不断欺压元勋旧臣,令将领们颇感不安。
天祐四年,大臣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控制军政,杨渥大权尽失。
天祐五年,张颢杀杨渥,立其弟杨隆演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同平章事、弘农郡王。但张颢随即又被徐温所杀,至此,杨吴大权尽掌握在徐温之手。
天祐七年,杨隆演加中书令、吴王。
天祐十六年,杨隆演晋吴国王,改元武义,自是与唐朝断绝法统。但其个性软弱恭顺,军政大权皆操之在徐温、徐知诰父子手中,只能当个傀儡国王。
武义二年,杨隆演便在忧郁之中去世。随后,徐温立其弟丹阳郡公杨溥为吴国王,改元顺义。
顺义七年,徐温去世。在徐知诰的威逼利诱下,杨溥即皇帝位。徐知诰也晋封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开大元帅府,建牙置官。
徐知诰的半生,颇为传奇。
据说,其时还是乾宁二年,杨行密还在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而转战江淮的时候,在悲伤攻濠州的行军路上,遇到了一个流浪儿。那孩子长相清秀稳重,眉宇间英气十足,杨行密当时就喜欢得不得了。一问之下,得知他是徐州人士,七岁,无名无姓,父母早在连场兵祸中身亡,连葬在哪都不知道,小小年纪便一个人独自流浪。杨行密见他说得可怜,大动恻隐之心,决定收下这个孩子做义子。
但是,杨行密的亲生儿子杨渥,则非常讨厌这孩子,而他身边的近臣也说,那孩子长相精奇,日后必为大患。只是因为杨行密严察慎防,所以才未能下手除掉那孩子,于是便三番四次地向父亲反对收养这孩子,还联合其他几位兄弟一起来闹腾。
后来,杨行密实在招架不住身边妻妾子女的折腾,只好舍痛割爱,把这个孩子送给重臣徐温,并对徐温说:“要不是我家渥儿不喜欢,我绝不会把这个孩子送给你的,此儿大后必能成事,你要好好待他。”徐温哪敢不从,当下就收了这个义子,取名徐知诰。
然而今时今日,徐知诰,也由一名流浪儿,成为了吴国真正的执掌者。
而皇帝杨溥,则成了一只困守宫中的笼中鸟。
......
笼中鸟是什么样的感受?
就是困坐笼中,跑也不是,躲也不是,赤裸裸地发抖,四周都是盯着自己的眼光,有的像人,有的像猫,有的像狼,有的像......鬼。
这,就是羽三最近几天的感受。
准确地说,是羽三被安排顶替角四去打扫那个废旧院子开始,就被这种感觉给缠上了,就像有双看不见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盯着自己。在干活的时候盯着,吃饭的时候盯着,就连自己现在大半夜上个茅房也在盯着!
羽三一边咬牙切齿地忍受肚子里阵阵的绞痛在出恭,一边抬头四下张望。
臭烘烘地茅房,门上沿和顶棚间露出空间可以看到外头泛银灰色的天空,黑灯瞎火的隔间里,苍蝇贴着脸嗡嗡嗡地乱飞。
“兹——”
茅房的门缓缓地开了。
羽三半蹲着把头伸了出去:奇怪了,没风,也没人啊!
“兹——”
刚把门关上,又开了。
“谁?!谁在吓你老子!”羽毛双手发抖地拽着门边,低声吼道。
门外静悄悄,空空旷旷,连声虫叫都没有。
“兹——”
又一次,门开了。
“我操你大......”羽三屁股都没擦,提起裤子正要开骂。
一个白惨惨的身影从茅棚顶上飘下!
“鬼啊!”
“噗通——”
......
“你说这邪不邪门?上回是角四吃个饭给摔断了腿,这回羽三上个茅房竟然闹鬼给摔倒粪坑里去了!嘶......”宫大一大早地愁眉苦脸,像牙痛似地抽着凉气,皱着眉头。
“要不你去?”宫大指了指身边的一个仆役。
“不去不去。”那人脑袋摇得像拨浪鼓。
“那,你去?”又指了指另外一个。
“老大,求你了,就放过我吧,我还想多活几年呢。”对方直接跪地了。
“去你的!”宫大飞起一脚,骂道,“一群直娘货!平时到前面姑娘院子里干活,就积极得跟饿狗见了屎一样,现在倒来推三推四了!”
“哎呦哎呦,轻点手哦,老大!”那个被揍得紧抱着脑袋的家伙忽然往前一指,“要不,让新来那家伙去?”
“新来那家伙?”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