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陈桥兵变(1/2)
();
铁树开待月归,满城风华又一人,再看风云重又起,落雨梧桐几处愁。
赵匡胤虽是武将出身,却很喜爱读书,常常手不释卷。他跟从后周世宗柴荣平淮南时,有人向柴荣告密说,他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财宝。柴荣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柴荣问他:“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由此愈加受到重用。
大周显德五年,赵匡胤改任忠武军节度使。次年,大周世宗皇帝柴荣北伐契丹,赵匡胤担任水陆都部署。到达莫州,先到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投降;赵匡胤又打退几千名契丹骑兵,关南平定。柴荣卧病回京,命赵匡胤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接替张永德。同年,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中原朝廷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赵普等人为赵匡胤谋策,托故不行,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
原本是一场普通的行军,普通的宿营,却因为一场阴谋便得不再普通。
当时,大军刚离开不久,东京城内起了一阵谣传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这个谣言不知是何人所传,但多数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团。赵匡胤此时虽不在朝中,但东京城内所发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
这天晚上,赵匡胤仰望星辰,久久不语,这件事已经运筹许久,果然已经到了不得不发的地步。身后,站立一旁的就是前来请令的赵普。赵匡胤长叹了一会,问赵普:“天下什么东西最大?”赵普没有立刻做出回答,他的头脑正在快速地思考着。他想,这样一个千钧一发的时刻,当然不可能是某种有形的东西了。那么,应回作父母最大呢,还是皇帝的皇权最大呢?就在赵普还没考虑好答案的时候,赵匡胤又问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比其他物件都大”?
赵普又想了一会儿,回答说:“世界上道理最大。”
赵匡胤侧身问道:“什么,不是忠义吗?”
“忠义臣子气节,道却是世间准则。”赵普借机说道:“道理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就是皇帝,也要服从道理。如今事已至此,如箭在弦,不得不发。纵然是大帅,也不能强逆军心民意,天地大道。”
“好吧。”赵匡胤挥手示意赞同后,说道:“本帅今晚多吃了两杯酒,有些醉。你们就随意尽兴吧。”
说完赵匡胤回到帐中真的就睡去了。赵普领命退出帐外,外头正焦急等着他的是赵光义,两人对目确认后,赵普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千万小心。”
“没问题。”赵光义拍着胸脯答道:“这儿是我们的老地盘,你就看我的。”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