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建设汀州(1/2)
();
“什么?王继汐没有跟过来?”
王延政在得知王继汐没有随军尾随与大部队汇合,便预感了大事不好。脑袋一晕便黑了过去,等他醒来才确知王继汐已经投降闽帝,心中愤恨,想要回军报复,可是大军新败,实在有心无力,只好悻悻而去。
比起王延政的灰头土脸,王继汐却是春风得意。闽皇帝十分认真甚至迫不及待地遵守了他的承诺。原因也很简单,闽军也在此战中损失惨重。漳、泉客兵无心久留,能在汀州阻挡建州军的,也只有王继汐。于是,闽皇帝王延曦特别加恩,翻出了王继汐的十八代祖宗,找出他是皇族的依据后,认他为养子,加封武平侯,专责闽西防务。
闽王急,王继汐更急,这将是他从给人打工向当家做老板的华丽转身。当他晚上一接到闽王圣旨确认后,就连夜率军进城,收编了汀州驻军。摇身一变就成了汀州刺史、武平侯。
因为事先已经约好,闽军各部并无异动,而是默认了这一结果。
“终于当家做主了。”王继汐脸上终于露出军阀式的胜利微笑。站在汀州城头远望汀江,他心中无限感慨。接防巡城后,少年得意的他不觉有些乐得屁颠屁颠。
“都统,哦,不,刺史大人,现在该怎么办?”一路追随王继汐的心腹爱将陈大卫,凑了头上去请示。
王继汐一边下城,一边问道:“王延政的建州兵和闽王的闽南军都撤了吗?有没有派哨探尾随侦查。各关防隘口是否都已掌握。汀州所辖各县是否都已派员接收。”
再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舒了一个懒腰,说道:“那还等什么,陪老子逛窑子去。以前有人管,现在老子官最大,谁都管不了。”
“好嘞。”陈大卫愉快的应声附和。
但随侍一旁的军司马黄敬晖摇摇头道。“大帅,这恐怕不妥。”
“为什么?偌大一个汀州难道一个窑子都没有吗?”王继汐有些不太高兴。
黄敬晖直言道:“不是的,大帅,汀州刚历大战,百业衰败。所谓饱暖思,百姓生计都未解决,这窑子又怎么开得起来。”
王继汐听到这,不觉停住脚步,沉思了一会,长叹一口气,对陈大卫说道:“黄司马见识甚远,在我辈之上。没错,除了巩固城防。当下第一要务,是要扩军,然后就地军屯。竟然恢复稼耕,才是长久之计。但粮食一定要掌握在国家手里。”
“大帅英明。”
王继汐走了两步,忽然又想到什么,问黄敬晖道:“汀州山地险峻,民风当不逊建州,可有悍勇之民可充精锐。”
黄敬晖素以博学见知于王继汐,马上答道:“大帅若问汀州儒学俊才,当代或乏善可陈。但若论健民勇士,汀州之地倒不乏其人。汀州境内有客家人,乃是北方汉人南下而成,常与土人争产,民风尚武。大帅若收为己用,必是一支劲旅。”
王继汐点点头后,说道:“这样,以后我们汀州军团要扩充成八军,就以我的旧部为骨干,分别设立长汀、连城、宁化、清流、归化、上杭、武平、永定八都尉,尽归我皆知。平时屯田种粮,战时随我出征。地方成年男子都要入伍。目下强军为先,兴教为后。敬晖,你照我的意思先拟个具体的条陈,我看完后立即执行。”
“属下明白,这就去办。”黄敬晖虽是文人出身,但在军中久了,也早就养成了马上就办的习惯,匆匆告辞领命走了。
王继汐晃了晃脑袋,有些失望地对陈大卫说:“大卫呀,今天这窑子怕是逛不成了。陪我到城外走走,了解一下汀州的风土人情,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窝了。”
“是!”陈大卫是当年最早跟从王继汐的那一哨所的士兵之一。武功未必天下第一,但忠诚勇猛,所以王继汐一路升来,都带着他一起走。
两人走到汀州城外的一处荒草滩,青色碧水,倒也别样清爽。
“真是一处好地方。可惜土不够肥,地势又崎岖,不能种粮。倒成了一处荒地,不过以后倒是个牧马放羊的地方。”陈大卫也是农民出生,对土地有着敏锐的感觉。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