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你们三人要好好的(1/2)
();
朱朝宗知道谢容芷问完徒弟,很可能会来问自己,准丈母娘正式会面,需得好好准备一番。
道虚的白衣侍女跑的只剩下一个,抖抖索索被派来服侍朱朝宗,刚把发髻打散重新弄好,谢容芷便已到了,朱朝宗赶忙让到桌边,让侍女奉上茶。
“宗主…..”。
刚说一个宗主,谢容芷拿出那本太清丹经,放在桌上道:“这本经书是你的?”。
朱朝宗尴尬道:“是我做的假经书,这个….书页上也没有隐形字迹”。
谢容芷点头,云儿说是真的,君儿说是假的,看来他对君儿说了真话:“观里那场杀戮是你挑起的吧”。
朱朝宗点头:“那只是自保的手段”,心道,我只是丢经书出去,并无一丝一毫挑起争斗的言语,若不是贪欲蒙蔽,他们也不会死伤狼藉。
“归元丹丹会也是你帮的王家?”。
“侥幸而已”。
谢容芷微笑点头道:“由此看来,你颇有智谋,我可以放心了”。
朱朝宗心里一跳,放心,放什么心?
正惴惴不安等她解释,谢容芷却端起茶盏,喝起茶来。
良久,放下茶盏道:“绿华宗现今产业有两块,一块是田产,一块是店铺,南方在蕲州,北方在汴京,其他地方几乎没有”。
朱朝宗不知她为何说起宗门的财产,蓦然有种相亲报家底的感觉,心里砰砰直跳。
只是对方有房有车,自己一无所有,只好顺着她话说道:
“宗门的年入大头该是在田产上”
现时朝廷的政策是“不抑土地兼并”,拥有多少土地没有限制,但商人却财产不多,前世学者说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是指除了朝廷禁榷的行当,其他的限制较少,也不抑商,可是盐铁茶酒矾一禁榷,商业的大头就拿走了,剩下的都是没什么油水的小打小闹。
要持有大额财富,最好的方法是买田地。
谢容芷微笑:“看来你知晓颇多,确是如此,田产在南方属蕲州七玄庵,大约田亩六百顷,北方属汴京妙真庵,只有一百顷,店铺的年入只有田产的二成”。
朱朝宗点头,先买了田地收取租金,有了盈余之后开些店铺,再放一放高利贷,得到钱财再去买地,财富便像滚雪球一般积累起来,这,便是农业社会发家的标准路径。
谢容芷攒下如此财富,也是遵循此法。
谢容芷继续说道:“你可知我绿华宗的由来?”
“晚辈不知”。
“不必称晚辈”,谢容芷道,“我刚入绿华宗之时,绿华宗只是几个女修结成的小门派,小到不为人知,小到自己在庵中种地为生”。
“那是苦修了”。
“呵呵呵,苦修,说的好,就是苦修,哪像今日,七玄庵足足有六百顷田地,庵中女修近百人”,见朱朝宗附和点头,晓得他不知,解释道:“七玄庵是蕲州蕲口镇的一处庵堂,也是我绿华宗根本所在”。
朱朝宗奉承道:“那定是宗主大力开拓所致”。
谢容芷面露微笑,悠悠缅怀道:“那些日子我栉风沐雨,风兴夜寐,终于有了今天,”。
朱朝宗见她不说修行路上的难险,反倒说起开拓庵堂的艰辛,心道,看来宗门就是生意,这跟公司创业没什么两样,这个我懂,赞道:“那是那是,没有宗主,就没有今天的绿华宗”。
谢容芷矜持地微笑点头:“嗯,这都不说了,不说了”。
悠然自得了一阵,问道:“你,可知我如何开拓”。
朱朝宗脑袋飞速转动,修道之人要想不苦修,一是和朝廷关系匪浅,由当权者赦修道观赠与财物,像陶弘景与齐武帝、梁武帝便相交甚深,有“山中宰相”之称,由此创立道教茅山宗;葛洪写下《抱朴子》名篇,他炼丹修道也是靠为官的友人支持;前世元代的全真教也是得到朝廷认可,才开山立派。
二是广收信徒传播信仰,由信徒捐献财物供养,道教龙虎宗张天师走的便是这个路子,当年他祖上创的“五斗米教”信众多多,积累了大量占扑、治病、驱邪、求雨等业务经验,闯出名声创出了牌子,后人也坐享其荫。
绿华宗走的哪条路?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