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政难行(2/2)
粮店老板说道:“您出了粮店往南没几步,就看到一所黑漆大门的大院子,那是本镇的乡绅刘财主家。前两天知府大人新招的公务员来到他家,说要搞什么丁口登记。少东家您想想,这丁口登记为了什么啊?还不是为了收钱!大明的税法说的清楚,凡年满十六的丁口,就要交丁赋。这搞的丁口登记,还不是为了以后收赋税吗?”
“原来如此。”李洛终于知道,这人口统计被老百姓抵制的原因了。
“可是国家养民,老百姓交税,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杨安突然问道。
“话是这么说,但是如今的税实在是太贵了!大明朝太祖爷定下的税赋,田地十五税一,原本不高。加上附加的二十五税一的丁赋,也是不多。但是那是早年间。如今的情况是那些大好田地,都被那些乡绅们占了去。可是朝廷收税,却不向乡绅收税。可是税还要收,只能给小民加税。再加上又是辽饷,又是剿饷、练饷的,这交的税实在是太高了!”
说着一指身边的伙计,说道:“这个小伙计,是我一本家的侄子。家里原本还有几十亩的地,每年也都按时的交税服徭役。可是崇祯元年到三年,三年大旱。他们家打下的粮食根本不够交税的。可是朝廷催逼的紧,最后没有办法,他爹就卖了十来亩好田。等崇祯四年,旱情过去了,该好好种地就好好种地,结果到了秋天征税,收的税还是以前的量。他爸爸就问收税官:为什么我家的地都卖了,还收那么多钱啊?收税官说了,你把地卖给了刘乡绅,可是刘乡绅不交税。我们每年要收的税又不能减少,你说该怎么办?”
李洛摇头道:“那就应该叫刘乡绅交啊?”
“朝廷厚待士大夫,刘乡绅家出过举人,不用交税的。”小伙计插嘴道。
李洛知道,像这种土地兼并的情况在大明天下,普遍的很。就是有这样的土地兼并,才让老百姓越过越难。才会有了大批的无地流民,最终形成农民起义。
“我来龙安镇之前,先到了平武县城。听说新任知府这次丁口登记是不会收税的。”李洛说道。
粮店老板笑道:“这怎么可能?登记了丁口不收税,那登记干吗?”
“我听说新任知府是要组织丁口,开垦荒地,然后按登记的丁口分地。”
“什么?分地?”粮店老板难以置信的问道。
“对!如今龙安府因为虎患、流民贼和姚黄的祸害,大量的土地撂荒。新任知府打算组织丁口开荒,然后把土地分给丁口多,却土地少的人家。”
“这是真的吗?”那个小伙计兴奋的问道。
“是真的,那天我正好陪着舅父在平武县,是知府老爷当着大家说的。”李洛赶紧补充道。
“那可是大好事啊!就是不知道这知府老爷说的算不算话。”粮店老板犹豫道。
杨安在一旁说道:“这新任知府,来到龙安后都做了什么,你们都是看得到的。什么时候说了不做呢!”
李洛也说道:“左右不过是登记一下丁口,如果真的分了土地,大家因为没有登记,而没有分到,岂不亏死了!”
“对啊对啊!”小伙计激动的抢着喊道。
李洛出了粮店,和杨安又走了几家店铺,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在说丁口登记是在为收税做准备。所以百姓都不愿意去登记。
离开龙安镇,一个排的新军出现在了李洛身边。现在的虎患还没有清除干净,危险还是存在。
李洛边走边说道:“看来我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一条孤立的政策出台,如果没有后续的政策和美好的愿景,老百姓一定还是会怀疑,甚至和现有的弊政相联系。我们回去后,立刻开始写告示,把开垦土地,未来分地的事公示龙安。那样,丁口登记就容易了。我们以后的新政也会容易起来。”
眼看着离新军军营不远了,就在平武县的西北方,远远的一根黑色的烟柱冲天而起。接着向着平武县城方向,一道道的烟柱相连。
众人向西看去,杨安说道:“是黄阳关方向,难道是羌人做乱了?”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