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小试牛刀(2/2)
赵德辉、韩金镛两个孩子已经毕恭毕敬的走上台来。
“各位长辈,今日我俩汇报比赛,还请您做个见证!”两位孩子齐声说道。
言罢,他俩一起先是朝钟先生作揖鞠躬,然后向王义顺作揖鞠躬,更向在场的父母亲友乡亲作揖鞠躬,最后还相互作揖鞠躬致意。
比试这才正式开始。
“第一局是比文,三年有余,钟先生呕心沥血教授我们识文断字,有苦劳、更有功劳,这第一局比试的题目,您老为我们出,最合适不过,还请您老上台给我们出吧!”刚刚介绍比赛规则的孩子是赵德辉的表弟,此刻他又登台,朝钟先生深施一礼,然后走下台阶,试图把钟先生从太师椅上搀扶起。
“怎么,这里还有我的事情?”钟先生向左看了看王义顺,又向右看了看赵俊彦。偌大的院落里,只有他们三人有资格坐在太师椅上看比赛,此刻听了孩子们的要求,他显得颇为意外,“可是,孩子们,需要我给你们出题的事情,之前你们也没跟我说过啊?我倒没有这个准备!”
“我们想过,要的就是您没有这个准备。毕竟,小金镛日常读书用功,深得您的喜爱;赵德辉家境殷实,造福乡里。”赵德辉的表弟彬彬有礼,他日常对钟先生可不是这个态度,“提前让您准备,您心里难免会有些偏向,偏向哪一方,都自是不公平。我们现场请您出题,您现场用急智出题,他俩用急智回答,考较的就是这个学问的应变能力!”
“嗯,既然你们有这想法,好吧!”钟先生和王义顺、赵俊彦交流了一下眼神,点了点头。
有孩子从教室里抬出了黑板。
钟先生拣起一截粉笔,在黑板旁边稍作琢磨,写了三个字:“木”“林”“森”。
即便就是念了几天私塾的人,都知道这三个字究竟念啥,有啥意思。
但钟先生写完这仨字之后,还写了一行小字:
“读书苦,苦读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为树木成林,林成森。”
看罢这些内容,大伙儿明白了钟先生的意思,各自含笑点头。
这题看似简单,考较的是孩子们认字、识字、驾驭字的能力,实际上,除了识字的能力,还考较了孩子们对成语的认知和运用,逻辑关系的梳理,还要把这个当成故事一样讲出来。
“我这三个字为木、林、森,一个木是木,两个木字是林,三个木字是森,这仨字组成个小句子,其实是个小故事。讲的是我青年读书如今教学生的事儿。说我年轻的时候,深刻的知道读书之枯燥,但如果不读书,我便不能出人头地,然后我就刻苦的读书,这才有了如今授徒教课的营生。但授徒教课,讲究的是个精神,要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神教学生,借用‘树木’的谐音,希望这些如今还如同‘小树苗’一样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从树苗变成一株株小树,成为林子,然后再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森林。”
一道考题,都能蕴含了自己的过往,讲出自己的追求。在场的诸位都为钟先生的这良苦用心动容。
“你们俩,谁来答?”王义顺听罢,知道钟先生费心把这考题的意思又唠叨着讲一遍,是为了给韩金镛、赵德辉一个准备的时间。但考核的时间已到,不容他俩再犹豫不决。这才开始催促。
“我年长一些,当然是我先!”赵德辉上前,朝钟先生鞠了一躬,说道,“先生饱学,我只是个小学生,对仗、寓意不可能如同先生一样精准。我且来尝试回答,请先生和诸位点评。”
赵德辉走到黑板前,也拣起一截粉笔,写下了“日”“昌”“晶”三个字。
这三个字一写出来,赵俊彦就笑了。他知道,儿子这答案错不了。
赵德辉也模仿钟先生,在三个大字下面写道,“成名乐,乐成名,拨云见日金榜题名,自豪见日国昌,昌佩晶。”
“一个日字念日,两个日字摞在一起念昌,三个日字堆在一起念晶,我这写的是读书人一朝得中,成名于天下,多年寒窗苦读终于金榜题名拨云见日,谋得功名利禄后,护佑国家昌盛,自己高官得坐骏马得骑,身上穿金戴银裹晶,改换门庭。”
“好!好!好!”赵俊彦高声叫好,带头鼓掌。王义顺和钟先生也纷纷点头。有些希望巴结赵家的人,也纷纷作势鼓掌。好像赵德辉已经赢了这一局一样。
小试牛刀便获得满堂喝彩,赵德辉十分得意。
“小孩儿!”赵德辉看了一眼韩金镛,把粉笔头塞在了他的手里,“接下来该你了!”
韩金镛脸上平静,心里却在打鼓。他暗自嘀咕:“遭了殃了!韩金镛啊韩金镛,你非要应承这比赛干什么!你的能耐到了么?自己输了不要紧,把钟先生、外公王义顺,甚至是死去的‘大刀张老爷’张源的脸都丢尽了!”
韩金镛小脸涨得有些发红,想上前往黑板上写些什么,又迈不动腿。
“麻烦了!”韩金镛自己心里想,“这题,我不会!”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