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大平无江湖 第二章 一曲《送子歌》(1/2)
();
乌梵喝着已经加了三次水的茶,不时朝着烟雨楼那里瞧上一眼。
该来的依旧还没来,该动身做事的也还继续躲在楼里。
茶馆里的小二哥也摆出了脸色,显然是不愿再来给乌梵这个“穷客”蓄水了。
这倒是不能怪这店小二势利眼,乌梵忍痛二十文钱买来的茶水只是店里的便宜货。由于他牢牢占据着临窗的位置,已经有几位老客未能尽兴就离开了,平白让店家少卖出好几壶顶好且极贵的茶水。
店家受了损失,乌梵这个“罪魁祸首”遭几记白眼也算罪有应得。
茶馆一楼最里处摆着个屏风,有一青衣文士打扮的说书人正讲着十来年前的一场覆国之战,大秦灭燕国的故事
百年大乱的后几十年间,大秦连灭几国,疆界一次次扩大,直至雄踞整片大陆的西北方,唯二能望其项背的只剩南方的百越国与居中的大莱国。
大平国属大莱侯国,也是大莱最后一处侯国。在大莱的削藩大业中,大平国虽未失一寸疆土,但大平国之主爵位由公降至侯。
国主的称呼也由山海王变为山海侯。
如今名震天下的山海侯之名号就来源于此。
“十三年前,燕国国力贫弱,面对大秦,亦全力迎击,是时,十七万将士共赴沙场,有玄修两千六,武修七千七,可惜大秦有将真无敌……”
对于这些史书中记载着的事件,茶客们本来并无甚兴致,只是说书人声情并茂而情真意切,仿佛他曾遍观过整次大战,说得实在是引人入胜,一众茶客都屏息凝神,生怕错过甚精彩细节。
乌梵也把注意力朝这边分了些。
当听到说书人报出了当年参战的玄修与武修人数后,他还以为文士真的知晓些书上没有的东西,可继续听下去之后发现这人也只是比普通人多知道这两个大体数字罢了。
历时百年的天下大乱在十二年前才彻底平息,那时乌梵才只有七八岁,却亲眼目睹过战后归来的大平将士以及还残留在他们身上的战火痕迹。
坚毅、刚强、威武。
疲惫、悲伤、茫然。
诸多印象全都集中在那些将士身上。
有人大笑着抒发归家之喜,有人流着泪想起了战死的同袍,有人跳到空中寻找着亲人的面孔,还有人埋头前行疲惫的将要睡着。
乌梵站在人群里,看着这些守护了大平国土和百姓的将士们,心里有种难以言明的感觉。
也是从那时起,他有了从戎投军的念头。
大平国现已安定十年有余,虽战事不显,可论起行军打仗,远非当年燕国能够相比。在这点上,身为大平武卒的乌梵有着强烈的自信。
曾经沧海难为水。当已经熟知了武卒营的光辉历史,一次次的巅峰之战,再听燕国沙场事,乌梵难免有些意兴阑珊。
他再次把目光放在斜对过的青楼上。
看着那边偶尔闪过的绫罗霓裳,落落倩影,乌梵在心里很是羡慕此时正扮成小厮潜在烟雨楼中的林羽,那家伙运气一直很好,每次抽签都能抽到最好结果,想必现在他正在大饱眼福。
不过世事本就如此,好运旁落,一味艳羡,不过是徒增烦恼。
乌梵知道林羽为人机警,他在烟雨楼中盯着那谍士,也是最佳选择。
调到武卒三营廿七伍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他和伍中其他四人之间已经结下了深厚情谊。
所谓不打不相识,在武卒营中,拳头比面相更能让人记住一个人。
起初面对这个突然调来的伍长,廿七伍四人以林羽为首,心中颇为不服,尤其乌梵本就是从第一峰的死对头第四峰调来,更是激起满营武卒的敌视,连林羽四人也不例外。
当夜,新任廿七伍伍长乌梵就和其余四人在营舍中“切磋”起来。
第二天清晨,满营的武卒们只见到廿七伍中除了伍长乌梵外,其余四人皆鼻青脸肿。
当时就有人叫嚣着要收拾这个第四峰来的混蛋给林羽几人报仇。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