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檄天下(2/2)
张良才说完,萧何起身便说:“主公,张良之计可谓一石三鸟。天子不理朝政,若无大臣竭力奏请出兵,柏坡弹丸之地,天子不会放在眼中,不会再发大军前来。曹操因轻视主公势力,在毫无准备之时冒然出击,为我所败,元气大伤。此人雄才大略,知利弊,此时定不会回京复命,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再次来攻。然冀州刺史因不愿招流民之愤,暂不会将兵权交予曹操,等曹操练出兵马来攻,必是半年之后矣。天下流民何其多,濒临死亡之民,有了活命之望,定会不顾一切前来,只要主公有能养之,不出数月,太行山中将添百姓数十万之众,前来投军者亦有数万。”
童飞听得只抓头皮,他只知道解决眼前之事,这些长远的东西他可想不出来,正在寻思两人的话,罗士信站起身来说:“大哥,他们在说啥?我听不明白。”
马山威也站了起来叫道:“那个大哥的大哥,我也听不明白。”
两人真是一对活宝,说起话来手舞足蹈,憨态可掬,让人看着想笑。可罗士信是五将军,他们想笑却不敢笑。
童飞拿眼瞪了一下两人,指了指厅外说:“听不明白是吧?出去玩去。”
两人可高兴了,蹦蹦跳跳出去练武过招去了。
“张良、萧何,你二人所说令某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只是不知何人可作此文?”童飞才懒得去多想,这些顶尖人才想出的办法只要听着不是害自己的,直接拍板决策就行。
“此事非张良莫属!”萧何、孙武、薛仁贵三人异口同声推荐张良来干这件事。
“嗯,张良可是博古通今之人,由你行文,定让天下哗然,让宵小无懈可击。张县长可不能推辞。”童飞很听话,直接下令让张良来写檄文。
张良当然不会推辞,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
檄文的事定了下来,孙武开口说道:“主公,孙武有一事不明,望主公定夺。现如今,主公占据一地,又未得朝廷认可,将以何身份应对天下?若是主公称将或称山寨之主,朝廷便有了主公谋反之口实,但若无称号,何以面对天下?”
四个绝世之才不可能想不到给童飞怎样一个称号,之所以这样问,只是几人不明白童飞的想法而已。孙武提出这个问题,便是想摸清童飞的想法,再引导童飞选择一个合理的身份。
“呵呵,就用‘常山童飞’之名号如何?”其实,这个问题童飞早想过了,他认为这是最合理又不得罪任何势力的称号。
四人一听,大喜。先前四人还以为童飞会在乎名份,需要开动脑筋好好引导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没想到他们才提出问题,难题便被童飞自己破解。
几天后,冀州各地张贴出了柏坡的檄文,那檄文写得铿锵有力,言辞精美,行云流水,厚重雄浑,气吞九州。檄文写道:“今天时不宜,灾祸连连,流民四起,哀鸿遍地,白骨累累,令人断肠……常山童飞,爱国爱民,仁善好施,济民救困……不忍见流民饥不裹腹,易子而食,冻死于野……前者,驼梁山贼首,集众数千,打家劫舍,袭扰百姓,常山一地,人心惶惶,家园难保。贼人不顾国之利,劫夺边关军饷,残杀官兵,无法无天。为还常山安宁之境,桃林八兄弟,奋起杀贼,驱贼远遁。然天有不测风雨,突与天兵相遇,误以为贼,失手错杀,实乃大罪也。虽非出本心,大错已成,童飞愿担其罪……有道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国为民计,常山童飞集结有识之士,为国效劳,救流民于危难,纳流于入太行,保大汉之百姓昌盛……”整个檄文流露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将为何与朝廷兵马交战说得明明白白:那是个误会!说出招收流民到太行之中,是为国效劳,让无法生存的百姓继续活下去,为国家保往立国之本。并且表明了柏坡人的决心:只要有朝廷需要,柏坡人马定会听从号令,为国出力。
它的中心思想就是告诉天下人:童飞一党不是反贼,而是忠于朝廷,为国分忧,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祉的人。
这篇檄文道理通透,不管是朝廷还是各地官员看了,很多人都找不到说服自己再攻打柏坡的理由。可见张良的文采之高。
檄文出,天下震!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