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水电站(2/2)
原因是什么?
说到底还是制度的问题。
改造水电站需要钱,而钱从哪来呢?不要说现在不提倡政府办企业,就算让政府办企业,财政也捉襟见肘无法划拨。这个似乎是每个地方都遇到的问题,不管富裕地区也好,温饱地区也好,贫穷地区也好,都觉得财政的钱不够用,富裕地区有富裕地区的建设,温饱地区有温饱地区的发展,贫穷地区有贫穷地区的用法。每年的财政收入都有比较固定的建设开支,不可能其他行业都别开支了,不搞建设了,把钱集中起来建设某一项新的工程。
社会发展和进步,不是单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财政拿不出这个钱,只能银行贷款。银行的钱又是那么好贷吗?就算每个程序都走通了,钱拿到手了,还要考虑每年还利息还本金。改造一个水电站,小打小闹意义并不大,所以,投入无异于推倒旧的再建一座新的。
现在建一座水电站再不像从前,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一声令下,红旗飘扬,大家都往工地奔,就算义务劳动,也拼死拼活地干。现在,挑一担沙,推一车石,都要明算帐,承建商要赚,材料商要赚钱,设备供应商也要钱,一个个都要赚钱,投入就大了。
计算机一按,成本翻好几番,发电的收入能不能也翻几番呢?水库还是那么大,蓄水量还是那么多,翻几番根本不可能。不过,细算算,还是有赚头的,只是前几年苦一点,把银行的贷款还了,后面就是纯收入了。
最后,扪心自问,等到那时候,自己在哪里呢?还管着这方水土吗?自己那么苦那么累,图的是什么?图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吗?后人是谁?人家还会吃水不忘挖井人吗?再往深一层想,如果,出点什么差错,事情不顺利呢?那就是捞不到一点儿好,却要承担风险,当了千古罪人!
于是想,还是不要干这种吃苦不讨好的傻事为妙,人家吃老本,只是产出不投入,自己为什么不吗?水电站又不会运作不起来。
刘书记带伍国栋去了一个离县城不远的水电站。那里的环境很幽静,绿树成荫,鸟语香,坐在树下的石凳上,感觉自己融入了大自然。虽然,水电站的建筑显得陈旧一些,却井然有序,一边是机房,一边是员工宿舍,只是篮球场上长了不少草,让人感觉有些年没人打球了。
水电站的站长说,这里曾经是国营企业,红火好些年。那时候,青年人都以能分配到这里工作为荣,城里的姑娘也以能嫁这里的年青人为荣。他说,那时候,这里有两百多员工,下班的时候,下棋的下棋,打球的打球,还有人玩乐器,在那小山坡上,又弹又唱。现在不行了,年青人根本不在乎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哪里挣的钱多,就往哪跑,别说没人愿意来这里,就是愿意来,也要不了。企业要讲经济效益,人员可以精减就精减,十多年都没有招人了,而且,每年都有人辞职,到了晚上,有个风吹草动,胆小的还吓得不敢出门。
看了机房,又看宿舍,就见宿舍后面有一块菜地,种了许多菜,还有一溜小窝棚养了许多鸡。
站长介绍说,闲下来,大家种点菜,养些鸡,搞点小副业。有时候,我们自己都觉得自己越来越像农民了。伍国栋一边视察,一边听,心里酸酸的,就说一些不实际的安慰话,说你们辛苦了,在不平凡的岗位,为山峦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再要说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其实,他也搞不清楚为什么来看水电站,或是觉得这是青山市的一大特色,曾经的荣耀吧!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