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到底是谁搞错了(2/2)
伍国栋问:“事情解决的怎么样?”
胡红英说:“只能说暂告一段落。问题还没彻底解决,只是劝说他们回去了。”
伍国栋问:“到底是怎么回事?与大项目有关吗?”
胡红英说:“好像有关,又好像无关。”
伍国栋便知道,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了,看看时间,说:“我请你吃午饭吧,边吃边谈。”
胡红英说:“这怎么好意思!”
伍国栋笑笑说:“你别以为,请你去大酒店,吃大餐,我只是请你吃工作餐,吃市政府食堂。”
胡红英说:“我是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马上要赶回去,先谢谢你伍市了。”
‘更lC新7最快上
她说,整件事,说复杂也复杂,说不复杂也不复杂。
她说,说复杂是要回到好多年前,解放初期,划分山林地的时候,有一个小山东面属山背村,西面属另一条村。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整座小山东西面都属另一条村了。
她说,没效益的时候,谁都不在乎,划归谁就划归谁,但是,这次征地,就征到了那座小山。山背村的人就要拿回自己东面的山坡。他们知道这是市里的大项目,所以,直接到市里来上访了。
伍国栋听了,也觉得事情真有点复杂。
他说:“你要找到依据,那东面的山坡到底属于山背村,还是不属于?有什么依据?要找到村民信服的依据。”
胡红英心里也没底,说:“我所掌握的情况,都是镇国土所提供的。他们有没有搞错?我要回去落实一下。”
后来,伍国栋发现,找到依据似乎更麻烦。政府就要严格维护政策的严肃性,那么,村民认不认帐呢?如果认帐,那意味着失去就要到手的补偿,在这种真金白银面前,他们会认帐吗?
那一刻,伍国栋希望问题出在胡红英那,准确地说,出在镇政府这边,在划分范围时,他们忽略了山背村。如果真是这样,问题就好解决了,可以向另一条村解释,把本该是山背村的补偿还给他们。
然而,事如愿违。胡红英在电话里告诉他,她找到依据了,找到很有力的依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南山市进行了一次地界新划分,出版了一本地界修订本,那本本上就清楚注明,那个山坡不属山背村。她说,那次地界划分是具有法律效应的。
伍国栋的心凉了下来。
她能让村民承认这次划分吗?她似乎没意识到这个依据对自己多不利。或许,她也意识到了,她只是在证明,她一直没有错,错的是山背村的村民,不尊重法律,无理取闹。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单纯地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农村矛盾是行不通的。往往又不得不为了大局,屈服于农民的某种无理要求。
果然,胡红英在电话里说,他们镇虽然不算富裕,镇财政也困难,但如果需要,他们勒紧裤带,也愿意垫付这笔补偿,解决山背村的矛盾,保证大项目顺利进行。
伍国栋并不认同这个作法,说:“先不急着下结论,我们还没到这一步,再想想办法!”
他不相信就没有办法瓦解这种无理取闹。
他在寻找突破口。
他在寻找一股瓦解这种无理取闹的力量。
他回到记忆里,寻找这次地界划分所残留的印象,依稀记得确有过那么一次行动,那时候,他刚参加工作,被抽调到下面镇,忙过好一阵。
他还依稀记得,在划分每一条村的地界时,都留有凭据,每条村都有代表签名,而那些签名代表,在村里都是德高望重的。他想,只要找到那份文件,找到那些签名代表,这股力量就能瓦解村民的无理取闹。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