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镇委书记镇长的分歧(2/2)
他说,从他们走到今天的历程分析,也可以印证这一点。梁炳山是从最基层一步步上来的,五年前,从另一个镇的镇长职务调到东南镇当一把手,可以说,他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而且在五年中,也渐渐确定了东南镇的发展思路。那就是以种养植业为重点,发展三大基地,山林基地、禽养基地、蔬菜基地。最值得一提的是,东南镇的蔬菜基地。前两年,他们搞了一个农产品推介会,打出了蔬菜基地这个品牌,在大市、在省农业厅,也是有些名气的。今年,省农业厅就拨了一笔专款打造和扶持他们的蔬菜基地。
他说,王永明原是从市委宣传部下去挂职的年青干部,视角高,接触广,想法新,点子多,冲劲足,挂职担任邓有财期间,为东南镇做了许多好事实事,特别是在宣传东南镇方面,充分发挥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传媒作用,为推介东南镇的农产品、打造蔬菜基地这个品牌做了许多努力,并取得了实效。
他说,他们都是五年前到东南镇工作的,可能是(这是我个人的猜想),可能都是外地人,工作以外的时间,接触也比较多,两人关系一直不错,王永明挂职期满后,是梁炳山要求他留下任职的,一年前,又提出由王永明当镇长,和自己搭档。
伍国栋说:“这就是说,他们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也有过一段良好的合作。”
刘春光说:“是的。”
伍国栋问:“那么,为什么就变了呢?”
刘春光说:“我想,应该是发展东南镇的思路有分歧,导致了彼此的矛盾,最后,发展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伍国栋问:“有这么严重吗?”
刘春光笑了笑,说:“水火不相容可能过了。”
伍国栋说:“没关系,我们不是起草文件,词句不必那么讲究。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刘春光打了左转灯,看了看左后镜,然后,向左拐。
他说,梁炳山的发展思路是以农业为主,促进东南镇经济发展。所以,梁炳山始终坚持以壮大蔬菜基地,巩固山林基地和禽养基地,适当的时候,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而王永明坚持走工业发展道路,坚持招商引资,大搞工业园区,加大筑巢引凤力度,为引进工厂企业创造有力条件。
他说,俩人谁也不能说服谁,各搞各的,镇财政本来就吃紧,这么一折腾,顾了这边,就顾不了那边,于是,发生了摩擦,且矛盾不断深化,最后,王永明一气之下,挪用了省农业厅下拨的专款搞工业园区的三通一平。
他说,于是,梁炳山就找到理由,紧抓住不放,告到市里,还准备把事情搞大,告到省农业厅,只是市里做了工作,才把这事压了下来。
伍国栋问:“王永明态度怎么样?”
刘春光说:“王永明觉得梁炳山小题大做。他认为,自己挪用那笔资金,也是为了发展东南镇的经济。只要工业园区的三通一平搞起来,招商引资条件上去了,很快就能引来企业。企业一进驻,购地款马上就到手,就可以填补省农业厅下拨的专款。他这只是暂时挪用,灵活调配资金。”
伍国栋说:“这也代表你的观点吧?”
刘春光愣了一下,并不否定,也不隐瞒,说:“可以这么说吧!我更多站在王永明一边。”
伍国栋说:“详细谈谈你的看法。”
刘春光说:“我有三点看法。”
他说,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发展东南镇的经济,梁炳山的作法更趋于稳重保守。王永明的冲劲却充分展现出来。现在,要发展一个地方的经济,最直接,最有成效的方法就是发展工业,就是招商引资。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也是各个镇必须严抓落实的。
他说,梁炳山提拔王永明存有私心,他并不是希望王永明当了镇长后,发挥他的优势发展东南镇,而是希望,王永明感恩他,配合他,一起搞他的三大基地。哪知,王永明当镇长后,另起炉灶,开始实施更有益于东南镇的发展思路,梁炳山便利用一把手的权力,处处制约王永明,更不应该的是,在一些场合漫骂王永明人品差,不但不懂得知恩图报,还变本加厉,反骨和他作对。
他说,他自己是站在王永明这边的。他同情王永明,支持王永明。如果,不是梁炳山把他逼急了,他绝不会挪用省农业厅的专款,再说了,现在这种挪用现象,许多单位都有,只要处理得好,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梁炳山把事情搞大,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搞掉王永明,搬掉反对自己的人。
伍国栋笑了,说:“很全面,观点、立场都很鲜明。”
刘春光羞涩地笑了笑,问:“不知我的看法对不对?”
伍国栋没表态,一路上,他只是听,不发表自己的观点。
车缓慢下来,开始爬坡,渐渐进入崎岖的山路。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